打开APP

BJH:科学家有望利用iPS细胞技术揭示人类髓系肿瘤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

本文研究结果阐明了iPSC模型在解释由染色体结构改变所引起的增强子劫持中的精确分子机制,同时还发现了用于癌症治疗的潜在治疗性候选药物分子。

2024-09-14

Nature Methods | 全面评估长读长RNA测序:揭示转录组分析新前沿

LRGASP项目通过系统评估多种长读长RNA测序技术和分析工具,提供了对当前最佳实践的深入理解和未来改进的方向。

2024-06-12

科研人员发展出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新技术

该研究将LHON患者的尿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神经祖细胞。研究通过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发现,线粒体功能显著改善,正常线粒体DNA的比例增加。

2024-08-19

Cell:基于线粒体转移技术增强T细胞中的线粒体活性,可增加抗肿瘤免疫力

本文研究确立了细胞间线粒体转移作为细胞器医学研究的原型,为开发癌症新一代细胞疗法开辟了新的道路。

2024-09-20

最新研究借助类器官技术,靶向FDFT1,为乳腺癌治疗点亮新希望

研究发现青蒿烯(ATT)与乳腺癌细胞中的FDFT1相互作用,通过调节TNFR1/NF-κB/NEDD4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乳腺癌患者来源类器官(PDOs)生长。

2024-11-05

全RNA介导的精准基因写入技术!Cell:我国科学家开创基于逆转录病毒的全RNA介导基因写入技术

本研究基于天然存在的 R2 逆转录转座子,开发出了一种全 RNA 介导、高效、精确的基因写入技术。

2024-07-19

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新技术开发成功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将功能性线粒体转移到神经祖细胞中,从而恢复其功能。这揭示了LHON的潜在治疗策略,并为未来研究提出了新方向。

2024-08-11

Cell:一个人仅从母亲继承了3个单位的线粒体DNA?揭开人类线粒体DNA突变的突变率、性质与传递

该突变在2548个母系系谱中发生了15次,但由于其会对携带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该突变通常会在几代后消失。

2024-06-10

Nature:揭示噬菌体利用一种结合DNA和RNA的蛋白调节抗CRISPR蛋白产生机制

这项新的研究揭示了噬菌体需要多么小心地部署它们的抗CRISPR蛋白。

2024-07-17

Cancer Cell:中山大学孙颖团队等实现利用血浆EB病毒DNA实时监测鼻咽癌疗效和预后

研究共前瞻性收集了1000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12个时间点的外周血(图1),首次完整地绘制了诱导化疗以及放疗过程中cfEBV DNA的动态变化图谱。

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