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松教授:当单倍体干细胞遇上CRISPR/Cas9
6月17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第三届)基因编辑研讨会”在沪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员为了我们带来了题为“当单倍体干细胞遇上CRISPR/Cas9”的精彩报告。
Science:利用CRISPR/Cas系统开发出分子记录设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细菌的CRISPR/Cas适应性免疫系统,开发出一种方法永久性记录活细胞中的分子事件。
mBio:病毒利用偷来的CRISPR劫持宿主免疫系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作噬蓝藻体N1(Cyanophage N1)的病毒携带一种CRISPR DNA序列,而这种序列通常是细胞抵抗病毒感染所使用的。
CRISPR/Cas9 & TetraOne:基因敲除/敲入鼠模型的快速构建技术
众所周知,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研究,但模型小鼠的构建技术复杂、耗时长且花费高,让很多实验室望而却步。在本次讲座中,欧阳应斌博士(赛业生物技术副总裁、高级科学家)主要介绍基因敲除/敲入鼠模型的快速构建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与TetraOne技术,同时会简述转基因技术(PiggyBac系统)和传统ES打靶技术,并重点讲解每种技术的优势、缺点及应用。
【盘点】CRISPR/Cas9应用近期重大进展
小编列举最近一段时间CRISPR/Cas9基因编辑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科学家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改造,提高其基因编辑特异性,或提高基因编辑通量,或用于治疗疾病,或用于构建疾病模型,或用于对细胞中的内源性蛋白进行标记。
【盘点】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HIV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其以消灭外来的质体或者噬菌体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CRISPR/Cas系统全名为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常间回文重
Nature子刊:首次利用CRISPR/Cas9在体内成功切除HIV DNA片段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从活的动物基因组中切除HIV-1 DNA中的一段序列。
Cell:利用CRISPR/Cas9系统精确标记发育大脑中的内源性蛋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被称作SLENDR的方法,这种方法允许对活组织样品中神经元DNA进行精确修饰。
Cell:开发出低成本的基于CRISPR/Cas9的纸片诊断系统快速检测寨卡病毒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低成本的基于试纸的快速诊断系统,该系统能够毒株特异性地检测寨卡病毒,而且它可能很快被用来在现场筛查血液、尿液或唾液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