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11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

2011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14届,这项评选活动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现将2011年度入选项目名单予以公布。入选项目名单按主持单位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2012-11-19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浙大摘奖11项 获奖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浙大摘奖11项 获奖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

2014-01-14

民办高校首获研究生招生资格 破公立垄断局面

参与2012年研究生招生的院校中将首次出现民办高校。记者昨天获悉,包括北京城市学院(招生办)在内的5所民办高校已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此举标志着民办高校学历培养层次进一步提升,打破了过去研究生招生由公办高校、科研院所独家垄断的局面。

2011-10-18

北京20所高校结成公益联盟抗击乙肝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和北京市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11月20日在北京联合启动北京市大学生肝炎防制健康促进项目,参与这一项目的20所北京高校宣布结成联盟,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抗击乙肝。 北京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所长段佳丽介绍说,这是中国首次在大学生中开展以乙肝防控为主题的系列健康促进活动。

2012-11-19

江西首个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落户赣州高校

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近日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成立。该实验室是江西首个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旨在搭建江西重大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科技创新平台,解决生态安全和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重大问题。 据介绍,该实验室坚持边组建、边运行的原则,突出重点和特色,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

2012-11-19

第十五届上海高校、上海化工行业合作交流会举行

近日,由市教委、市化工行业协会筹备的第十五届上海高校、上海化工行业合作交流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合作共赢”主题,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华东师范、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17所高校携190项科技成果向企业和社会推广,项目受到本市大型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化工园区以及科技公司的极大关注。

2013-10-17

施一公团队的科研成果入选2011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1年12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AAA+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入选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这是该研究团队继2010年之后再次入选该奖项。 生物大分子机器是指生物体内利用能量来完成纳米水平上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AAA+分子机器是一类最广泛的生物大分子机器。

2012-11-19

2008-2010年度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公布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在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和实现技术成果转移的生力军。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功能日臻突出,通过积极探索,高校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产学研用结合典型事例,有效提升了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和转化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11-19

多项先进技术亮相工博会高校展区

“以制造:数字与绿色”为主题的第1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工博会的科技创新展区,高校历来是“主角”。据悉,今年共有66所一线高校携660个展项来沪,创历史新高。除清华、北大等境内高校继续参展外,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境外高校参展数量增加近两倍,我国台湾地区6所高校首次参展。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

2013-11-04

2013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及临床诊治研究入选

2013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及临床诊治研究入选。

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