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模拟蜜蜂复眼 造3D脑外科手术仪器
Avi Yaron在26岁的时候遭遇了摩托车车祸,这一天被他称作生命中最幸运的日子。当医生为他做大脑扫描检查时,在他大脑深处发现了一颗肿瘤。经过6年的搜寻,他找到了关键的外科医生和专家,他们以传统手术方法为他成功切除了肿瘤。但是寻找更好外科手术方法的想法继续留存在他的心里,他不断考虑并试验以微创方式进行大脑手术的各种方法。
中国首个3D打印并联机器人在重庆诞生
北京市科委大力推进3D打印生物医疗领域工作
继完成3D打印技术在大型复杂构件领域相关工作后,北京市科委大力推进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工作,组织北工大、625所、北医三院、爱康谊诚、国药集团、清华大学等20余家单位开展3D打印技术生物医疗相关研究。
中国最大的3D打印应用产业创新中心在南京开业
2013年12月13日,中国最大的3D打印应用产业创新中心,在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一行200多位各级领导见证下正式揭牌开张。
神奇3D图像揭示胎儿子宫内吸吮手指
英国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拍摄了一系列令人惊异的3D影像,揭示胎儿不仅能够对触摸做出反应同时还能预感到触摸。研究人员表示胎儿触摸面部和头部不同部位是一个指示器,能够反映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情况。如果在妊娠的确定时期胎儿并没有触摸自己的身体,说明他们患病。
科学家首次使用3D打印制作人工气管
2011年,卡伊巴(Kaiba)还只有6个星期大时,他突然停止了呼吸,脸色发青。他的父母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医生很遗憾地发现他的左支气管有先天性缺陷。此后,病情反复发作,直到2012年的一月,外科医生们在他的肺部植入了一个3D打印的气管,才使他的呼吸道保持畅通。几年之后,这个人造气管会在体内自行溶解,到那时候卡伊巴自身的支气管就可以发育到能够维持正常呼吸的水平。
3D打印可以让科研人员设计细菌群落
一项研究说,科研人员设计出了一种3D显微打印技术,用于研究混合细菌物种群落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人类健康。 人体内的细菌常常在有结构的3D群落中繁盛生长,这种3D群落含有多个细菌物种。近来,研究已经发现了这些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以影响人类健康,诸如在长期创口和在囊性纤维化病人的肺部的感染的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