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研究进展深度剖析“阿帕替尼”的真实一面
上海2017年5月17日电 /美通社/ -- 癌症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一大主要原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据统计,2016年我国有280多万人死于癌症,平均每天就有7500人[1],其中,胃癌、肺癌、肝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的死亡人数占到了所有癌症死亡的3/4[2]。此外,我国总体癌症的五年生存率仅为30.9%[3],处于较低水平。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上,本届大会主席、
科学家成功对面包酵母进行改造使其产生青霉素分子
图片摘自:Wikipedia2017年5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对酵母细胞再改造使其能够制造产生非核糖体类的肽类抗生素—青霉素,在实验室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这种酵母具有能够抵御链球菌属细菌的抗菌特性。这种新方法或许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有效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来开发新型抗
“神药”雷帕霉素或能帮助抗衰老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ging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雷帕霉素拥有不寻常的特性,其或许能够帮助治疗机体的神经性损伤,比如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研究或许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理解雷帕霉素的作用机制。
“神药”雷帕霉素在治疗人类多种疾病上到底有多神?
雷帕霉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其是从一种生存在拉帕努伊岛上的细菌中分离出来的,最早期被研究作为低毒性的抗真菌药物,1977年研究人员发现雷帕霉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989年开始把雷帕霉素作为治疗器官
刘雷教授:整合多组学数据构建精准医学知识库
4月21-22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多组学研究与临床转化前沿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来自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刘雷教授分享了“整合多组学数据构建精准医学知识库”精彩议题。据悉,包括美国NCBI、欧洲EBI在内的国际
新物质“雷帕霉素”有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称为雷帕霉素的化合物具有不寻常的特性,可能有助于解决诸如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损伤。在“老化细胞”中发表的一项研究概述了对这种化合物的工作原理的新认识。OSU科学院生物化
低剂量青霉素的长远影响,你了解吗?
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圣约瑟夫医疗中心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现,如果对怀孕的小鼠注射低剂量青霉素,它们的后代就会有长期的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侵略性变强,低水平的焦虑,同时伴有影响大脑神经系
Nat Commun:青霉素“犯事了”?低剂量使用或会诱发后代长期的行为改变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他们发现,在临床上向怀孕小鼠提供低剂量的青霉素或许会导致小鼠后代出现长期的行为改变;这些改变包括攻击性水平的升高,焦虑的水平降低,同时还伴随有大脑中神经化学物质的改变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失衡,给予这些小鼠一定的乳酸菌就能够帮助预防上述改变的出现。
阿斯利康药物奥拉帕尼在卵巢癌3期临床试验中显著延长生存期
一项评估阿斯利康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Lynparza)作为卵巢癌维持疗法的3期临床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该药物可以显著延长病人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