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科学家发现运输细菌毒素进入宿主细胞引发疾病的关键受体
近日,一项来自弗莱堡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了将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偷运”进宿主细胞的受体,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引发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TpeL毒素是其产生的一种细菌毒素,该毒素和许多梭菌属菌株产生的毒素非常相似,这种毒素可以结合到细胞表面分子上随后会慢慢进入到细胞中引发细胞死亡,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Nature:解析发冷光杆菌的毒素注射新机制
2013年3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发冷光杆菌与蛔虫相伴而生,蛔虫可以攻击自己的幼虫从而使得幼虫感染上这种细菌,这种细菌随后就可以攻击各种入侵者以及各种细胞毒素。近日来自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等处的研究者发现,发冷光杆菌可以使用一种类似于注射器一样的重要毒素复合物,这就使得其可以通过宿主细胞细胞膜上的小囊泡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最后杀灭细胞。
植物瑞香狼毒素杀螨剂中试与示范取得初步成效
针对目前京郊有机果品生产中存在着有害生物,尤其是当前发生数量多、危害面积广、造成损失严重又难以控制的害螨为主要有害生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此,北京市科委立项支持北京农学院开展“植物瑞香狼毒素杀螨剂中试与示范”课题,通过2年的实施,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赛诺菲:FDA批准首个小型肾上腺素自注射器Auvi-Q用于致命性过敏反应
2012年8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 赛诺菲集团(Sonofi)周一表示,肾上腺素注射液Auvi-Q已获FDA批准用于易发过敏或有过敏史人群发生致命性过敏反应时的急症治疗。Auvi-Q是第一种且唯一一种压缩型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同时,它附带语音及视觉指导以使患者及护理人员能够按步骤顺利实施注射程序。
MCP:赖仞等尘螨过敏原研究获进展
尘螨是导致人类室内过敏的最主要过敏原来源。目前过敏治疗的标准方法是脱敏治疗(多次微量注射过敏原于过敏病人),因此,高纯度过敏原的获得及其基本生化特征的认知是决定脱敏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强弱的关键。目前在尘螨过敏脱敏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过敏原还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尘螨提取物。这些提取物是含有多种过敏原和其他杂质的混合物,其治疗效果欠佳,且可能产生副作用。因此,单一成分过敏原是新一代脱敏治疗候选药物的基本要求。
Nat Chem Biol:揭示毒素-抗毒素系统全新调控机制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等近日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自然化学生物学》)发表论文——A new type V toxin-antitoxin system where mRNA for toxin GhoT is cleaved by antitoxin GhoS,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和布朗大学共同完成。
PNAS:新发现有望抑制过敏症
深入认识感染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理解过敏症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在一项新研究中,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对免疫系统的研究揭示出一种参与身体对诸如花粉或宠物毛发之类的过敏原产生的免疫反应的细胞所发挥的作用。这种细胞被称作树突细胞,已知它起着协调身体对感染产生免疫反应的作用。它是通过让免疫系统激活抵抗感染的白细胞来发挥功能的。
Nature:开发出一种全新技术清除植物毒素
植物产生毒素来让它们自己抵抗潜在的敌人,如植食性害虫(herbivorous pest)和疾病。油菜植物产生硫配醣体(glucosinolate)来达到这种目的。然而,也正因为含有这种硫配醣体,种植者只能够在猪和鸡饲料中添加数量有限的富含蛋白的油菜籽。如今,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技术来阻碍不想要的毒素进入植物的可食用部分。
J Immunol:鉴定出一组可能触发过敏反应产生的蛋白
过敏症或者说免疫系统的超敏反应如今越来越常见。根据美国哮喘与过敏症基金会的统计,每5个美国人中就1人患上过敏症,症状从较为温和的类型(如枯草热)到更加严重的类型,如能够导致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产生的花生过敏。
高效液相-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测定黄曲霉毒素
摘要: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食和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大米、棉籽等。黄曲霉毒素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因此国际上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有严格的限量要求。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柱后衍生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测定,通过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配比的优化以及检测器条件的调整等手段,以期得到黄曲霉毒素的最佳分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