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子刊: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元存在内体功能缺陷

2020年1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早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出现最初症状的几十年前,大脑的神经元就开始分泌tau蛋白,这是已知在这种疾病的过程中最先发生的变化之一。高水平的分泌形式的tau已知是最可靠的预测谁将最终患上AD的标志物,它可以在脊髓液中检测到,近期报道它也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但关于tau的一个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答:为什么AD患者

2020-11-29

研究揭示反刍动物瘤胃功能创新的多种遗传进化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反刍动物遗传与进化研究中心在反刍动物瘤胃进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并以“Modes of genetic adaptations underlying functional innovations in the rumen”为题,于11月5日《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杂志在线发表。该论文

2020-11-18

PNAS:研究揭示大脑调节注意力的关键神经回路

生物体成功实现其目标所需要的注意力控制来自两种能力:阻挡分心的专注性和抑制冲动的纪律性。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些能力是独立的,但是在名为 “locus coeruleus(LC)” 的大脑区域中,去甲肾上腺素产生神经元的活动可以通过靶向前额叶皮层的两个不同区域来控制两者。

2020-11-04

Neuron:科学家开发出新方法来恢复受损神经细胞的髓磷脂功能 或有望帮助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2020年1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缺少髓磷脂(myelin)是神经细胞在损伤和某些疾病发生后无法进行恢复的原因之一,髓磷脂是一种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周围的脂质物质,其就好像绝缘体一样,覆盖着较长的轴突,从而使得神经元之间的高速通讯成为可能,如果没有髓磷脂的话,神经元或许就无法更好地协调沟通,从而就会使其无法发挥理想的功能。近日,一篇刊登在国

2020-11-16

PNAS:研究揭示神经元吸收Beta淀粉样多肽的机制

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标志之一是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它们聚集在大脑的神经元之间。然而,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已经从这些不溶性斑块转变为可吸收到神经元中并且具有高度神经毒性的淀粉样β的可溶性形式。

2020-11-04

研究揭示动物社交欲望的神经机制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岩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ocial attraction in Drosophila is regulated by the mushroom body and serotonergic system的研究论文,研究以果蝇为模型,建立新的社交亲和行为范式,以此量化动物

2020-10-27

Neuron:揭秘小胶质细胞在大脑中塑造神经回路的分子机制

2020年9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ur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免疫细胞在微调大脑神经回路方面或许扮演着意想不到的角色,称之为小胶质细胞的免疫细胞不仅能够保护大脑免于感染和炎症,而且还能帮助塑造发育中的大脑回路,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还能指导神经元对感觉线索产生反应从

2020-09-21

研究发现Peli1调控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与阿尔兹海默病理的新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肖意传研究组在PLOS Biology上,发表题为Peli1 impairs microglial Aβ phagocytosis through promoting C/EBPβ 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E3泛素连接酶(即Peli1)通过直接介导C/EBPβ泛素

2020-10-17

受损神经环路修复和功能重塑取得进展

9月22日,Cell Stem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人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修复环路重塑神经功能》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解析帕金森病模型鼠脑内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重构的神经环路,发现移植干细胞来源的神经细胞可以特异性修复成年脑内受损的黑质-纹状体环路,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行为学障碍。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

2020-10-05

Science:研究揭示大脑与眼睛神经元再生机制

神经元的死亡,无论是在大脑还是在眼睛中,都会导致许多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包括失明以及帕金森病。目前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只能减缓疾病的进展,因为一旦神经元死亡,就无法替代。

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