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生了孩子,女性体内三种重要元素浓度下降!繁衍的证据永久刻在“生命的骨头”上

生育对女性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涉及方方面面,不管是在生理、心理层面,还是职场发展方面。如今,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极大提升,再加之社会发展为女性的生育自由提供了些许可能

2022-11-21

New Phytologist:揭示蜈蚣草对长距离转运的分子机制

  植物修复技术是应对土壤砷污染的解决方案之一,也是实现土壤持续安全利用的绿色环保技术。蜈蚣草是土壤砷污染植物修复研究的模式物种,其对砷超积累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环境植物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高效的砷长距离转运效率是蜈蚣草超积累砷的重要特征,其中木质部装载是蜈蚣草高效砷转运的关键环节,但该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2022-01-19

Mol Metabol:长期暴露于或与2型糖尿病等人类慢性疾病发生直接相关

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学机制或能将长期暴露于砷与诸如癌症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之间联系起来,相关研究发现或能帮助产生开发新型药物的潜在靶点。

2021-09-16

Redox Biology:长期服用特定的四种微量元素对小鼠增龄的影响

微量元素(TES)是维持身体功能和健康状态的各种过程所必需的。

2021-08-30

Nat Commun:基于亚烯的多个独立靶向活性氧簇爆发的癌症治疗手段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所有需氧生物产生的一组高度活性的小分子,包括羟基自由基(·OH)、超氧化物(·O2 -)和其他非自由基成员,如过氧化氢(H2O2)和单重态氧(1O2)。

2021-08-12

中德科学家联合发现抗水稻品种

 近日,《自然通讯》发表中德科学家联合研究报告,通过对约4000种水稻进行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一种能极大中和有害物砷(Arsen)的水稻品种。实验发现,该品种谷粒含有的砷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此外含有较高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硒。联合研究团队负责人分别为海德堡大学教授Rüdiger Hell和中国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赵方杰(音译)。该研究的背景是,科研人员发现

2021-03-12

Science:细菌所产生的特殊抗生素—吩嗪如何增强其对磷元素的获取?

2021年3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多年来,科学家们都知道,当存在食物和空间竞争时,某系细菌会产生对其它细菌有害的分子;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所谓的抗生素还有另一个用途,即当资源匮乏时,其能帮助细菌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文章中,研究人员重点对假单胞菌属的细菌种类进行

2021-03-08

研究发现深海微生物新物种并揭示其元素循环驱动机制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对碳、氮、磷、硫及重金属等元素在地球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进行描述、示踪和预测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地球各种生命形式中,微生物因其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物质代谢方式丰富,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驱动作用。深海微生物具有丰富的遗传与代谢多样性,但由于采样和培养条件的限制

2021-03-04

研究发现无毒浓度纳米银可拮抗诱导的遗传毒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安团队在纳米银拮抗砷诱导的遗传毒性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发现,无毒浓度的纳米银可通过降低重金属砷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生物累积和提升细胞内抗氧化能力来拮抗砷诱导的遗传毒性。相关研究成果以Silver nanoparticles protect against arsenic induced ge

2021-02-19

喀斯特稻田土壤微氧生物亚铁氧化耦合碳同化及固定研究获进展

   水稻根际等微氧条件土壤中微生物驱动亚铁氧化过程较为普遍,形成的铁氧化物表面正电荷丰富,可有效阻止重金属从土壤向植物体迁移。然而,微氧环境过程及其多元素耦合循环研究,由于研究手段限制及关键证据获取的难度,未能有效明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承帅课题组与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研究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