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新技术用于定制斑马基因组

2012年9月24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和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高效的技术方法来“编辑”斑马鱼基因组,这大大消除了阻碍生物医学科学家使用斑马鱼作为人类疾病研究模型的瓶颈,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今天的Nature杂志上。 对于许多研究人员来说,斑马鱼正在成为开展基因研究的首选模式动物。然而,无法有效地针对特定基因进行修饰却大大阻碍了斑马鱼的运用。

2012-09-24

PLoS Genet:鉴别出影响骨密度及强度的特殊基因

2012年9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识别出了一种新型基因,其可以调节机体骨密度和骨强度。该基因可以作为机体骨折的一个标志物进行判断,这就为日后开发出骨折预防的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

2012-09-19

PLoS ONE:测试斑马个体的基因差异

2012年10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科研人员证实斑马鱼是一种潜在的独特的可用于检测人类身上个体遗传差异的一类测试工具,并可能有助于新兴领域个性化医学的发展,相关研究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科学家领导完成。DNA差异或突变导致氨基酸的细微变化,而斑马鱼可以用作模型,来研究这些基因突变产生的生物效应。

2012-11-19

:导致航天员丢失的小核酸分子被发现

长期空间飞行中,由于失重导致的骨丢失位列航天员健康的各种风险因素之首。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贤研究团队与香港浸会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301医院以及暨南大学的相关研究单位团结协作,在失重性骨丢失研究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发现和阐释了一个同时参与造成失重和增龄性成骨能力降低的小核酸的功能...

2012-12-12

首个间质干细胞治疗成不全症的直接证据

配图来源:gettyimages 脆骨病,医学名称为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遗传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型为I型胶原合成障碍,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全世界大约有500万病人,目前对这种疾病主要采取预防骨折等对症治疗方法,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2-12-08

PLoS ONE:新研究证实益生菌有助更快和更健康地生长

2012年12月0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诸如在酸奶中发现的益生菌不仅给人们带来好处,它们也对鱼带来好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与环境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给幼小的斑马鱼喂食益生菌能够加快它们的发育和增加它们存活到成年的几率。相关演技结果于近期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

2012-12-04

Science:珊瑚虫给虾虎发出信号,“来为我打扫”

据Danielle Dixson 和 Mark Hay披露,海藻的过度生长是珊瑚礁的一个主要问题,而珊瑚礁所受到的所有主要的压力——从过度捕捞至气候变化——都会促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海藻似乎是当其非常接近珊瑚时才会造成这种损害的,因此Dixson 和 Hay推测,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食草鱼类可能会通过吃那些生长在珊瑚礁上的海藻来保护珊瑚的。

2012-11-18

Science:斑马如何长出新的神经元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使得斑马鱼的大脑能够在其受到创伤性损害之后再生的机制。与哺乳动物不同,这些在淡水中生长的小鲦鱼因为脑部损伤所致的炎症会伴有新神经元的产生。 如今,Nikos Kyritsis及其同事展示,在损伤反应中,斑马鱼脑部的炎症会激活特定的信号传导分子及神经胶质细胞,后者可促进替代神经元的生长。

2012-11-18

PLoS ONE:崔宗斌等斑马温度刺激适应机制的研究获进展

温度是决定鱼类生长、发育、摄食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关键生态因子。环境温度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膜的流动性和透过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即使是小幅度的温度波动也会对细胞的平衡状态和生理功能造成影响。鱼类经常会遇到由水流、阳光照射、季节变化和温跃层变动等造成的水温变化。为了抵抗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鱼类进化形成了有效的温度刺激适应机制。

2012-11-18

Neuron:斑马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

Neuron杂志于8月9日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运用在体研究方法,首次发现了视网膜突触功能在发育时期具有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能力。该工作主要由博士生魏宏平等在杜久林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