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Lab Chip:新微装置分离培养循环肿瘤细胞

近日,哈佛大学韦斯研究所仿生工程与波士顿AOS医院之间合作研究创造了一种微流体装置,可以收集稀少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以便进一步进行血液分析。循环肿瘤细胞已脱离原发肿瘤部位,并经常生成一个次级或转移性肿瘤灶。分离CTCs和培养以及后续的分析很困难。培养从血液中分离出的一种罕见的肿瘤细胞可以帮助改善病人对治疗的反应。研究结果发表在Lab Chip杂志上。

2012-11-18

PNAS:猕猴的母婴分离带来长期的健康影响

5月21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rimate evidence on the late health effects of early-life adversity,”,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猕猴的母婴分离带来的长期健康影响。 研究者表示,在出生时与母亲分离对猕猴的健康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2012-11-18

Nat Genet:姐妹染色单体内聚和分离过程参与膀胱癌发生

2013年10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BGI和其他机构组成的中国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他们最新对膀胱癌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 采用全基因组和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影响姐妹染色单体的内聚和分离(SCCS)过程的遗传变异可能参与膀胱肿瘤,并为膀胱癌的治疗打开了新的途径。

2013-10-21

中西药复方制剂走向分离 药机业宜攻“专”

“中西药结合疗效好”曾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可如今,“中西药结合”的制剂方式不仅不再受追捧,同时,中西药结合凸显的安全性问题也开始被关注。维C银翘片质量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但是以其为代表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的潜在危害由此开始广受重视。

2013-07-05

JFF:研究分离出稀有水溶性类胡萝卜素

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从北虫草子实体中分离出北虫草黄素,其与传统的类胡萝卜素相比,理论上具有更强的潜在生理活性。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抗癌、抗氧化、视力保护、提高胚胎成活率、软化血管、保护神经元等重要生理功能。由于传统的类胡萝卜素和胡萝卜素都不溶于水,因而很难被人体吸收和在细胞、组织间转运,导致类胡萝卜素生物效率低下和类胡萝卜素相对缺乏。

2013-10-24

栾兆坤等超导磁分离设备与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栾兆坤研究组牵头组织,江苏旌凯中科超导高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舰船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和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参加的低温超导磁分离设备研发团队,经过历时数年的研发,目前已成功建立我国第一台工业超导磁分离系统,并证实了该系统在废弃物二次资源利用、污水废水快速集约化处理、矿产资源高效除铁除杂等领域具技术可行性。

2013-12-29

:艾滋病毒用作防护罩的蛋白被分离

科学家研制HIV/AIDS治疗方法的挫折之一一直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现在,印第安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发现了一种可以帮助免疫系统重新回到追捕中的化合物。 这不是人类免疫系统不识别艾滋病毒。事实上,感染导致机体释放攻击病毒的抗体,且刚开始时一些艾滋病毒被破坏。 但是,艾滋病毒能通过拉拢一部分人类天生的被称为补体的先天免疫系统迅速自卫。

2012-11-18

Science:从宏基因组数据中分离出单个物种基因组序列

从由细菌、古细菌和病毒组装的错综复杂宏基因组DNA序列中,研究人员获得一种神秘的广古菌的整个基因组序列。图片来自Vaughn Iverson/华盛顿大学。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译者注:也常译作环境基因组学)就是取样---一勺泥土或一杯海水---然后对样品内所有DNA进行测序。

2012-11-18

Plant Journal:AtRFC1能通过影响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均等分离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plication factor C1 (RFC1) is required for double-strandbreak repair during meiot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Arabidopsis”的文章...

201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