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MJ:安定类安眠药或增加痴呆风险

一项最新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服用安定类(苯二氮卓类)安眠药需慎重,因为它可能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 研究称,法国和美国研究人员对一千多名平均年龄为78岁的老人进行了为期1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开始时,这些老人都没有痴呆症状。后来其中部分人开始服用安定类安眠药,结果显示,这部分人出现痴呆症的风险比其他人高60%。

2012-11-18

PANS:中科院发现抑制老年痴呆新药物靶标

近日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湖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果蝇中发现HDAC6突变可挽救人类tau诱导的微管缺陷。相关论文“HDAC6 mutations rescue human tau-induced microtubule defects in Drosophila”发表在3月4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2013-03-14

Neurology: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快速诊断不同类型的痴呆

2012年12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使用MRI(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来帮助判断痴呆是否属于阿尔兹海默症还是其它类型的痴呆,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eurology上。 阿尔兹海默症疾病和额颞叶退化(FTLD)二者尽管潜在的发病过程以及机制并不一样,但是其具有相类似的症状表现。

2012-12-27

PNAS:科学家发现新的痴呆机制

2013年3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最近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称,TDP-43蛋白缩短造成神经元发育受阻,肌肉萎缩。该发现说明TDP-43蛋白在ALS和FTD中有重要作用。 ALS是一种目前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的特征是肌肉渐进性萎缩。四肢,呼吸系统肌肉都受到影响。这就造成了病人运动和呼吸障碍。病人通常在病情开始发作几年之内死亡。

2013-03-04

亚健康 = 老年痴呆

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又称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因素大约有一半可能是可变的,这些因素包含: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抽烟、久坐、情绪低落以及受教育水平低等。从专业的角度说,这些原因之间也有因果关系,“抽烟、久坐、情绪低落”是“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的因,而“抽烟、久坐、情绪低落”也是白领人群典型的亚健康生活习惯。

2011-09-05

牙齿不整齐易患早老性痴呆

牙齿不整齐就可能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证明,这种说法至少在大白鼠身上是正确的。 日本冈山大学的科学家森田学等人将大白鼠的臼齿切削掉一部分,使牙齿不能正常咬合。8周后,大白鼠脑内的贝塔淀粉样蛋白质总量上升至正常水平的的4倍以上。这种蛋白质在大脑中过量积聚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重要诱因。

2011-09-19

创伤性脑损伤增加老年人痴呆症风险

最新研究表明,5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跌倒或其他事故遭受创伤性脑损伤(TBI),换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将升高。

2014-11-05

Neurology:抗氧化剂或并不降低中风和痴呆的风险

2013年2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表示,人类饮食中的抗氧化剂总水平和其患中风或痴呆的风险并无关联。人类饮食中的抗氧化剂很多,比如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以及维他命C和E。

2013-02-21

Science:科学家揭示β-淀粉样蛋白如何导致老年痴呆

2013年9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已经展示了一种蛋白质片段β-淀粉样蛋白如何在形成斑块前就开始破坏突触,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阿尔茨海默氏症影响大约500万美国人,疾病主要特点是突触接触的“亏损”以及脑功能恶化,尤其是记忆功能,神经细胞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

2013-09-21

JAD & PLoS One:开发出痴呆症的新型诊断方法

近日,来自东芬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诊断工具,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区分阿尔兹海默症,额颞痴呆症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这几种疾病。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J Alzheimers Dis & PLoS One上,这项新技术包括多源性疾病状态指数结合的数据以及以视觉形式呈现出的疾病状态指纹。

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