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Therapy:马春红团队发表关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基础医学院马春红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中科院一区,IF=11.454)在线发表题为"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define the action pathway of Tim-3/Tim-3 ligands in tumor development"的
Nature子刊:郑州大学王立东团队揭示中国北方贲门癌可能与饮食有关
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南太行山地区,特别是河南林州(原林县)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1959年,河南省政府组建以河南医学院牵头的,以沈琼教授、刘桂亭教授、裘宋良教授等为代表的食管癌防治医疗队深入林县开展多学科综合防治研究。从此揭开了郑州大学医科三代人、六十年河南食管癌高发现场防治的波澜壮阔的传承研究
南极红雪与绿雪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全球变暖导致雪藻在南北极快速扩张,显着降低冰雪反照率,进一步加速冰雪消融。雪藻种类不同,可使雪的颜色呈现红色或绿色,称为红雪或绿雪。研究发现,红、绿雪中的藻类分别为产生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自养型绿藻微生物,绿雪较常见于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附近,红雪常见于远离动物栖息地的海岸带。对于不同颜色雪藻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异养微生物(细菌和
做有价值的科研——走近王年爽,新冠疫苗背后的中国科学家
王年爽博士,结构生物学专家,抗击新冠一线科研工作者。1986年生于山东,2009年于中国海洋大学保送至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新泉教授。2014年进入“结构指导的疫苗设计”开拓者Jason McLellan教授实验室从事冠状病毒研究工作。疫情发生后,王年爽设计的S-2P被应用在多种新冠疫苗中。王年爽很小的时
J NEUROINFLAMM:雷公藤红素通过直接结合HMGB1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几个世纪以来,雷公藤(TwHF)相关的方剂在我国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其他疾病,在从雷公藤中分离出的众多生物活性成分中,雷公藤红素(cel)因其潜在的药用特性而受到密切关注。
“网红菌”幽门螺杆菌新“罪证”再曝光!竟能削弱肿瘤免疫治疗
幽门螺杆菌(H.pylori)存在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作为消化界的“网红细菌”,幽门螺旋菌可谓家喻户晓,2005年,发现它的两位医生马歇尔与沃伦摘取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桂冠,并将它讳莫如深的“行凶方式”昭示天下。此后的十多年间,经过无数次的调查取证,人们发现幽
向“癌王”发起挑战,使小鼠肿瘤缩小90%以上!Lantern的这款新药未来可期
近日,Lantern Pharma公布了与Fox Chase癌症中心胰腺癌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新药“LP-184”的最新临床前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该药8周内竟然可使胰腺肿瘤显着缩小90%以上!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领域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临床数据显示,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仅 5%,5 年生存率仍不足 10%,是预后最差的恶性
中国科学院医学光学专家王贻坤研究员,与美国硅谷人工智能公司NyquistData深度对话
2021年 7月 20日,美国硅谷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公司 Nyquist Data奈数科技的创始人 MichelleWu, 武丹女士,特邀国内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光电子中心副主任王贻坤博士,进行深入的访谈与对话。王贻坤博士,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 STS重点项目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