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出预测RNA聚合酶暂停位点的深度学习模型
近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曾坚阳研究组成功开发了能在全基因组上预测RNA聚合酶暂停位点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该研究为Pol II暂停现象在转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也为在缺乏测序数据的细胞系上研究Pol II暂停提供了很好的预测参考模型。真核生物的转录是一个高度复杂且被准确调控的动态过程,RNA聚合酶II(RNA
Nat Mach Intell:计算机模型帮助寻找COVID19治疗方法
Nat Mach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一种可以预测人类基因和药物相互作用方式的新的深度学习模型已经确定了至少10种可能有望作为COVID-19疗法的化合物。
研究提出类脑经典条件反射学习模型
由俄罗斯神经科学家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以狗为模式动物发现并建立的条件反射理论,是生物系统学习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经典条件反射在生物大脑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人工智能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具备生物可行性的机制与基础。近40年来,脑与神经科学及人工智能的研究者通过神经科学实验与计算建模研究的融合,试图研究和揭示
PNAS: 动物模型揭示GPI锚定缺陷
智力受损,运动障碍和发育迟缓是GPI蛋白缺陷导致的罕见疾病的典型表现。波恩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基因工程方法制造了一种很好地模仿这些患者的小鼠。在该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表明,在GPI锚定蛋白缺陷中,基因突变会损害大脑突触中刺激的传递。这些结果现已发表在《PNAS》杂志上。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基于全基因组筛选鉴定出促进细胞衰老的基因KAT7
2021年1月8日讯/生物谷BIOON/---理解细胞衰老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基础对于开发减缓衰老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虽然已知细胞衰老会促进老化,但控制这一过程的许多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两种类型的表现出加速衰老的人间充质前体细胞(hMPC)进行了基于CRISPR-Ca
两种竹类新种落户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近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种子大家庭迎来两位特殊的新成员——来自竹亚科玉山竹属(Yushania)和悬竹属(Ampelocalamus)的野外采集种子。在十余年来种质资源库收集的数万份植物种子当中,这批种子有其特殊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竹子的种类、分布面积、蓄积量、竹材和竹笋产量等方面居世界第一位。竹类植物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
Nat Commun:使用基因表达数据来比较实验室癌症模型和真实肿瘤
2021年1月9日讯/生物谷BIOON/---从肿瘤细胞中生长出来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的癌细胞系是癌症研究的支柱。它们为癌症基因组学和生物学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但由于一些原因,科学家们往往难以将基于癌细胞系的实验数据与其互补肿瘤的数据进行比较,也难以选择最佳的癌细胞系来模拟特定的肿瘤类型。为了帮助指导这些选择,美国布罗德研究所癌症依赖性图谱(Cancer De
Cell:科学家有望利用干细胞疗法成功纠正颅缝早闭症小鼠模型的颅骨和大脑功能 有望转化到人类临床应用中
2021年1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利用干细胞使得部分颅骨实现再生,从而就有望修正颅缝早闭(craniosynostosis)幼年小鼠的颅骨形状,并逆转其学习和记忆的缺陷。据美国CDC数据显示,在每25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新生儿会受到颅缝早闭的
持续基因流下物种界限维持机制研究获进展
物种形成及物种界限(Speciation and Species boundary)的问题,是Science在2005年提出的125个重要科学问题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物种(Species)作为生命最基本的单元,是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单位及组成部分。正确认识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同时,物种也是复杂且具有争议的。在
EMBO J:如何建立小鼠模型用于疫苗研究
为了开发疫苗并研究人类的免疫应答,科学家们依赖于多种动物模型,包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B细胞受体产生人类抗体的小鼠,该B细胞受体是与B细胞膜结合的专门抗体。但是,这些小鼠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发育,需要复杂的基因修饰和仔细的繁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