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R:分化使HT22神经元对兴奋性毒性更敏感
HT22细胞已经被证实具有胆碱能神经元性质,能表达有活性的基本的胆碱能标志,是一种较好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从最初开始,HT22细胞便作为一种永生化细胞模型来使用,未分化状态的HT22细胞特性已经被研究得较为充分。2009年有人第一次研究分化后的HT22细胞的特性:更加接近于成熟神经元,具有更长更丰富的轴突突起,显示出更多有功能的胆碱能性质。
Biomaterials:王强斌等纳米银生物毒性评估获进展
近日,国际生物材料专业期刊Biomaterials刊登了中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d silver nanoparticles as standards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ir cytotoxicity。
Nat Genet:科学家克隆稻米品质关键基因
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由中科院院士张启发领衔的水稻国家研究团队成功克隆了第一个稻米垩白率的主效基因Chalk5,并对其调控垩白形成的分子与细胞学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为解释稻米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与统一提供了遗传与分子证据,为水稻优质育种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PNAS:百草枯产生神经毒性的机制
(图片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Phillip Rappold等通过体外培养细胞及小鼠实验研究了百草枯引发神经毒性的机制,其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Food Chem Toxicol:评价转基因牛肉的亚慢性毒性
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开发的高效表达转人乳铁蛋白的转基因克隆牛的牛肉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鼠90天喂养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
J Neurosci:降低磷酸化蛋白1水平减少β-淀粉样蛋白毒性
2013年10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在Marco Prado博士的带领下,Western大学一项新的研究已经确定大脑试图保护自己免受阿尔茨海默氏病(AD)毒性蛋白影响的机制。 Prado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对有关朊蛋白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发现,β-淀粉样蛋白肽的毒性是AD的主要元凶之一,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肽与朊蛋白相互作用,可以减少其毒性。
JMCB:李劲松研究组获得来自脂肪细胞的克隆小鼠
2013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核移植和iPSC技术能有效地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多能性或全能性的细胞,然而是否各种体细胞均能用于重编程还不清楚。脂肪是一种容易获取的组织,最近的研究表明,脂肪来源的细胞能够通过“Yamanaka因子”的诱导变成iPS细胞,但是到目前为止,脂肪细胞是否能够用于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产生克隆小鼠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