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深圳大学张学记/刘翼振/陈勇团队开发基于Cas13a的新型DNA检测技术
LbuCas13a 能够直接靶向 DNA 并具有强大的反式切割活性,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名为 SUREST 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平台,能够实现高灵敏度的 DNA 突变检测,代表了实时核酸测技术的进步
研究人员联合破解多发性骨髓瘤耐药难题,血清检测新技术可助力个体化精准治疗
该研究首次从表观遗传学视角明确了染色体外环状DNA在多发性骨髓瘤耐药中的功能,揭示了eccANKRD28-POU2F2-RUNX1/2转录调控网络在肿瘤耐药机制中的关键作用。
相达生物科技完成3,400万美元A轮融资 推动尿液基因检测技术发展,助力早期疾病筛查
• 自2019年以来亚洲诊断技术领域规模最大的A轮融资,充分体现投资者对相达生物科技创新技术及增长潜力的高度认可。
Cell子刊:盛斌/戴荣平团队开发新型AI模型DeepSLE,从视网膜图像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该研究开发了一款通过视网膜图像中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深度学习系统——DeepSLE。
饶毅发表Cell子刊论文,发现迄今最重要的睡眠调控因子,开创睡眠研究新方法
该研究以对睡眠至关重要的激酶的磷酸化位点为靶点,采用生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方法,发现盐诱导激酶 3(SIK3)第 469 位苏氨酸被丙氨酸取代(T469A)的小鼠的睡眠时间增加。
Nature:新概念新方法新发现!张泽民课题组揭示跨组织多细胞协同模式及其在肿瘤中的重塑
该研究聚焦于组织层面的多细胞协同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 “跨组织细胞模块(cellular module,CM)” 的概念,并开发了一套计算框架CoVarNet来识别细胞模块。
背靠背两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西湖大学张骊駻团队报道装配线生物合成酶的“即插即用”改造方法
这两项研究借助于自然酶演化规律,发展了装配线式聚酮合酶的理性重编技术,构建了一座绿色化学工厂,为稳定获取多样化聚酮化合物提供了新途径。
背靠背两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西湖大学张骊駻团队报道装配线生物合成酶的“即插即用”改造方法
这两项研究借助于自然酶演化规律,发展了装配线式聚酮合酶的理性重编技术,构建了一座绿色化学工厂,为稳定获取多样化聚酮化合物提供了新途径。
Cell Res:哈佛大学张毅团队提出“返老还童”新方法——减少衰老造血干细胞,逆转衰老表型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证明了移植年轻的 HSC 可以减轻老年小鼠的衰老表型。单细胞测序(scRNA-seq)显示老年 HSC 的衰老异质性增加。
Sci Signaling:科学家发现能在细胞水平上饿死前列腺癌肿瘤的新方法
本文研究强调了营养压力期间GCN2和p53调节之间的协调相互作用,并为揭示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靶向作用从而开发针对人类前列腺癌的新型疗法提供了新的研究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