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或与类固醇水平低有关
新英国一项最新研究称,孕妇体内类固醇水平偏低可能是造成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研究人员特别强调,孕妇切不可擅自补充类固醇,否则也可能增加流产风险。 连续发生两次或以上流产即为复发性流产,在英国有超过1%的女性受此困扰。此前研究发现,在许多发生过复发性流产的女性子宫内,一种被称为“自然杀手”的免疫细胞含量较高。这种细胞可对抗病毒感染,但某些情况下会引发自体免疫疾病。
【行云学院】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与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
1、认知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一种“新型”慢性并发症。 2、葡萄糖毒性可诱导海马神经元11β-HSD1的过表达与细胞凋亡,可能与高血糖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3、PPAR-γ激动剂具有11β-HSD1抑制剂作用。 4、吡格列酮可
钟历勇: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与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
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转化医学论坛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酒店隆重开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钟历勇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发表了题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与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的精彩报告。
Diabetes:脂联素抗炎记——肥胖群体中也有“好”胖子?
近日,国际糖尿病学杂志Diabetes 刊登了来自曼彻斯特大学David W. Ray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在肥胖人群中,一种TLR信号负调控因子A20的表达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明显相关性,并且在经过肥胖症治疗手术之后的个体中,A20的表达与血清中脂联素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伴随代谢和炎症的改善,该小组通过小鼠模型证明了A20对于脂联素发挥抗炎效应具有调控作用。
Biomaterials:使用抗炎纳米分子优化组织再生
2014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任何人遭受了伤病或许有许多后效应包括疼痛,肿胀或发红,这些正是身体正在抵抗伤害的迹象。当组织在体内被破坏,生物程序被激活,在组织再生中提供帮助。 炎症反应作为一种保护机制
Cell Reports:Th2免疫细胞生成类固醇来“关闭”自己
2014年5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MBL-EBI)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免疫细胞会通过产生类固醇来关闭自己。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对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具有重
PNAS:剔除特定基因就可消除抗炎性类固醇疗法所带来的机体副作用
近日,来自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通过剔除一种关键基因就可使得服用特定类型类固醇药物治疗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的患者免于副作用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Chem & Biol: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或可有效抵御耐药性的细菌感染
来自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治疗疼痛、发烧和炎症的药物,比如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就可以有效杀灭细菌,治疗细菌性感染,但是其作用机制同当前抗生素的作用方式不同,该项研究发现就为开发新型策略来抵御耐药性的细菌感染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Diabetes Care:长期服用低剂量抗炎甾体药物诱发糖尿病
:肿瘤抑制基因BRG1突变赋予肺癌耐受维生素A和类固醇
基于PDB文件2grc并利用PyMQL渲染构建蛋白BRG1的三维结构,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视黄酸(又称维生素A)和类固醇是在我们身体中发现的激素,它们能够让我们身体免受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带来的伤害,降低炎症,并参与细胞分化过程。肿瘤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们的细胞丧失分化的能力。因此这些激素拥有阻止癌症发生的较好属性。当前,视黄酸和类固醇也正被人们用来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