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CC:老年人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心衰风险

NT-proBNP和cTnT是心肌发生应激和损伤后释放的生物标志物,两者水平与心衰发生风险相关,并且可被某些因素调节。但目前对影响这两者的因素,尤其是生活方式因素,在心血管危险因素长期存在的老年人中的影响还不确定。鉴于此,来自马里兰大学心内科的ChristopherR.deFilippi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12月18日JACC杂志上。

2012-12-21

ESC2012:SUMO1或是防治心衰的新药物靶点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防治心衰的有前景的新药物靶点。在2012年的ESC大会上,该研究由主要的研究者RogerJ.Hajjar,MD教授提出。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每年大约580万美国人患有心衰,670000新病例被确诊。确诊的心衰患者一年内有五分之一的人去世。心脏衰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强力的医学介入治疗(积极的药物和器械治疗),但是不能治愈。

2012-12-19

JAMA:心脏再同步装置植入心衰病人的特征

据8月14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一个罹患心衰并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人数众多的医疗保险投保人中,那些具有左束支传导阻滞及较长QRS间期特征的病人有着最低的死亡风险及最低的全因、心血管性及心衰所致的再次入院风险。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临床试验显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在被挑选的罹患心脏衰竭及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改善其症状并降低死亡率与再次入院率。

2013-08-14

JCEM:心衰者更易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和心力衰竭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费用也较高。两种疾病拥有共同的发病因素如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等。 根据一项刊登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上的研究表明:心衰患者在骨折风险上比正常人高出了30%。研究人员下结论认为,心衰人群可以被判定为会发生骨折的高危人群。 一方面因为心衰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几率,另一方面也因心衰的治疗会引起骨质的流失。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