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兰大华教授:多方协同推进全程关爱发展,为安全用药与连续医疗担重任

护理是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患者全程关爱中多角色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肿瘤患者的护理不仅关系到院内护理,而且由于肿瘤疾病治疗和康复周期较长,社区、家庭等院外的持续性治疗和护理也是患者全程关爱的有效延续,可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实现治愈。

2021-09-09

牡蛎适应进化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分子生物学与进化领域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遗传与进化研发团队关于牡蛎高温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论文。这是该团队继在《自然》等刊物发表牡蛎适应进化及种质资源格局形成机制研究论文后,在牡蛎环境适应进化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频发对海洋生物生存和繁殖造成了严重

2021-08-26

研究揭示微生物降解两种硝基芳烃同分异构体代谢途径的进化渊源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宁一教授团队解析了两种二氯代硝基苯的代谢机理及其进化渊源。相关成果“A Nag-like dioxygenase initiates 3,4-dichloronitrobenzene degradation via 4,5-dichlorocatechol in

2021-09-02

研究发现Nrk新外显子和加速进化对胎盘形成的关键作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李海鹏研究组与合作团队在Placenta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ew exon and accelerated evolution of placental gene Nrk occurred in the ancestral lineage of placental mammals的研究论文。尿囊绒毛膜胎盘是胎盘哺乳动

2021-08-29

水稻籽粒大小和叶夹角的协同改良研究取得进展

 叶夹角是水稻株型的一个重要决定因子,较小的叶夹角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和光合效率,进而提高产量。但是,长期的遗传育种学研究显示,叶夹角的改良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尤其会造成籽粒变小,千粒重降低。如何在降低叶夹角的同时保持或增大籽粒,是水稻高产育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姚善国研究组从NaN3诱变的水稻突变体库中,鉴定到一

2021-08-23

牡蛎适应进化机制方面获新进展

  近日,分子生物学与进化领域权威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刊发了中科院海洋所贝类遗传与进化研发团队关于牡蛎高温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论文“Noncoding vari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plasticity promote thermal adaptation

2021-08-18

Science Advances:海龙科鱼类适应与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研究员林强团队主导,联合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等完成的研究成果,以封面Article论文的形式,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该研究揭示了草海龙附叶等性状进化的基因调控特征,证实了scpp5的假基因化是海龙科鱼类牙齿丢失的关键

2021-08-20

IMMUNITY:一种SARS-CoV-2抗体通过协同识别病毒易损部位来广泛中和SARS相关冠状病毒及其变体

与针对其他突变RNA病毒的抗体类似,针对抗原发散病毒的强效中和活性和广度是大多数CoV2中和抗体的不相容特征。

2021-08-26

流水噪音塑造两栖类鸣声信号进化研究获进展

根据声音适应性假说(acoustic adaption hypothesis, AAH),动物的鸣声信号应该朝有利于在所处环境中高效传播的方向进化。目前,关于AAH的研究多集中于植被对动物声音的影响,从环境噪音的角度对AAH进行检验的工作相对较少。另外,与噪音相关的AAH研究中,仅有少数几个声学特征被用于大尺度分析。近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动物行为与仿

2021-08-19

Nat Commun:影响机体血液系统衰老的进化驱动力或能帮助识别出高风险血液癌症患者群体

来自多伦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携带ARCH的人群会患上急性髓性白血病,而其他人群则不会,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通过识别出高风险人群并对其密切监测,从而大大地推进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