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I:华人科学家发现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2018年5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PIM激酶是一个高度保守的丝氨酸/酪氨酸激酶家族,由PIM-1,PIM-2和PIM-3三个成员组成,其中PIM-2在造血细胞中表达,通过对靶向底物进行磷酸化来影响细胞存活,增殖,转录激活和蛋白质翻译。之前一些研究表明PIM-2激酶参与多种癌细胞类型的存活和增殖,其中包括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前列腺癌,表明PIM-2可能是癌症治疗的一个潜在靶

2018-05-23

JCI:华人科学家老药新用,推动三阴性乳腺癌个性化治疗

2018年5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中,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FDA批准的一种用于治疗骨骼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也许可以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而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最致命的一种类型。图片来源:Mayo Clinic在这项研究中,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FDA批准用于治疗一些血液癌的

2018-05-24

Oncogene:南京医科大学学者发现促进胃癌进展的重要lncRNA

2018年5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LncRNA)在基因组印记以及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转录干扰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在多种癌症中出现表达失调。虽然关于lncRNA的研究取得众多进展,但绝大部分lncRNA的功能仍然是不清楚的。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束永前等人对在胃癌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lncRNA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FO

2018-05-25

Hepatology:南昌大学学者发现泛素样蛋白破坏底物mRNA和蛋白一致性促进肝癌进展

2018年5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关于转录组-蛋白质组关系的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存在mRNA/蛋白质表达的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有关。但是目前仍然没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设。Wnt诱导分泌蛋白1(WISP1)是β-catenin的下游靶基因,在肿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WISP1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表达和作用并不一致。最近来自南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WISP

2018-05-27

Cancer Res:长征医院学者发现新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2018年5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也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且具有异质性,虽然经过多年努力,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然缺少稳定可靠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SHP-1也叫做PTPN6,是一种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之前研究证明该分子作

2018-05-22

Cell重磅:华人学者带来下一代CAR-T疗法,可让癌症突变无路可逃!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九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去年,首款CAR-T疗法的获批堪称是癌症治疗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这类突破性疗法自研发以来,已经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首名接受CAR-T疗法的小女孩,至今已5、6年无癌。尽管此类疗法的效果可谓神奇,但它的潜在副作用却一直是个隐患。由于对癌细胞的杀伤力过于强大,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承受这一疗法带来的“细胞因子风暴”。为此,研发人员们也一直在寻找让CA

2018-04-28

Cell重磅:华人学者带来下一代CAR-T疗法,可让癌症突变无路可逃!

去年,首款CAR-T疗法的获批堪称是癌症治疗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这类突破性疗法自研发以来,已经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首名接受CAR-T疗法的小女孩,至今已5、6年无癌。

2018-04-27

中国学者破解乳腺癌耐药新机制

  2018年2月8日,与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并列国际自然科学三大顶级期刊的美国《细胞》将正式发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乳腺肿瘤医学部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尔卫教授团队的研究报告,发

2018-05-15

Stem Cell Rep:华人科学家开发出产生大量通用NK细胞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2018年5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A*STAR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了一种可扩大的生产通用型“现成”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NK) cells)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他们的技术可以确保未来基于NK的肿瘤治疗可以用于更多的病人。图片来源:A*STAR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NK细胞是一种小

2018-05-18

Nature子刊:华人团队带来CRISPR新突破 1个月完成多年工作

  日前,《自然》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刊发了一项来自华人学者的重要研究。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的华人学者赵惠民教授团队开发出了一项全新的CRISPR技术,它有望极大加速基础研究的进程。“过去,研究人员需要花上好几年,才能敲除掉酵母里的每一个基因,” 赵惠民教授说道:“利用我们的CHAnGE技术,只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一个人就能

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