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ologia:丁建清等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生物学课题组黄伟博士在丁建清研究员和院外籍研究员、美国莱斯大学Evan Siemann教授指导下,比较研究了乌桕入侵地种群(美国)和原产地种群(中国)在不同竞争强度胁迫下对专食性昆虫和广食性昆虫取食危害的应对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ecologia上。 入侵植物在入侵地逃逸了与其协同进化的专食性昆虫。
Oikos:曹敏等研究物种共存机制获新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Oikos刊登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胡跃华博士等的最新研究成果“Dominant species and dispersal limitation regulate tree species distributions in a 20-ha plot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研究人员在物种共存机制上的研究获新进展。
2018年全球油料和谷物种子市值将达641亿美元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据《油料种子和谷物种子市场全球趋势和预测》报告分析,受益于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2013年-2018年间,粮食需求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2.0%),全球的油料和谷物种子市场的市值有望达到641亿美元。 油料和谷物种子市场从地理上可划分为亚太地区、欧洲地区、北美地区和其他区域。每个区域还可细分到各主要国家。其中,北美地区是最大的市场,该市场8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美国。
PNAS:传粉物种丧失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一项研究报告说,失去一种传粉物种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全球传粉物种的衰退为开花植物和农作物带来的麻烦可能比此前估计得更多。10多年以来,研究报告了诸如蜂和蝴蝶等传播花粉的物种的衰退,但是一些研究已经提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可以承受大多数传粉物种的消失。Berry J. Brosi 和Heather M. Briggs研究了即便只失去一种传粉物种是否也可能为植物繁殖带来麻烦。
PLoS ONE:科学家开发出可鉴别自然界中未知微生物种的新型设备
近日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其可以对环境中的任何一种单一微生物种进行培养,进而进行后续研究和鉴定,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Cell:免疫细胞如何清除入侵者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关键细胞(中性粒细胞)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备战状态.这一发现为了解发生在这些细胞内的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可能引发从脊髓损伤到癌症等各种疾病的治疗策略. 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性粒细胞上,这是种最常见类型的白细胞.同免疫系统中的其他细胞一样,中性粒细胞的工作就是要找出并摧毁细菌、病毒或其他进入血液或器官的外来物。
巴斯夫将退出欧洲转基因作物种子市场
据《欧洲之声》报道,德国化学品公司巴斯夫近日宣布,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农民、消费者和政策决策者仍不能接受转基因技术,因此,其将退出欧转基因作物市场,并停止提供已获欧委会批准的Amflora转基因土豆和MON810转基因玉米,除继续保留在布鲁塞尔和柏林的研发机构外,拟将在德国和瑞典的相关机构转移至美国,不再继续投资和培育该市场。该公司的决定显示,对于转基因作物与产品而言,欧洲不是个具有吸引力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