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邓学文:NK细胞治疗-现状与展望

邓学文,2004年与照沼裕博士在东京创建了日本生物治疗研究所,任日本生物治疗研究所副所长。是世界上无需滋养细胞激活NK细胞大量扩增培养技术的开发者,发明人。已获日本专利1项,并申报国际专利3项。

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 NK)细胞,作为重要免疫效应细胞,不需要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或异变的靶细胞,在控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无需滋养细胞激活NK细胞体外扩增活性技术。

我们培养的NK细胞纯度高,活性强。在日本,NK细胞不仅广泛用于癌症病人治疗,还应用于亚健康人群,预防癌症发生。临床应用10年来,每年都有数千人次的病人接受我们的NK细胞传输治疗,以日本国内为主,也有来自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的病人。

事实证明,我们的NK细胞传输治疗技术是安全的,有效的。在本次研讨会上,我将从NK细胞的基础入手,着重在以下方面对NK细胞传输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随着国际上首部再生(细胞)医疗法律今年在日本正式实施,结合国内外的动态,还将对包括NK细胞在内的细胞医疗的发展进行展望。

1.NK细胞与癌症;2.NK细胞培养的技术要点;3.培养NK细胞的特征;4.培养NK细胞杀伤癌细胞活性;5.培养NK细胞杀伤癌干细胞的可能性;6.培养NK细胞与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的协同效果;7.NK细胞与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的区别;8.NK细胞治疗对体内的免疫影响;9.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指标;10.治疗效果等。

2015-06-25 课时:42分钟

张桂荣:细胞治疗实验室创新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桂荣,现担任辽宁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肿瘤分子靶标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标准操作流程(SOP)的建立
鉴于细胞治疗实验室生产全过程,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借鉴GMP多年、成型的管理经验与模式,结合细胞治疗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开展体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SOP是非常必要的。无菌操作培训→规范化操作演练→SOP建立与执行→监督管理措施到位→全程质量控制→增强社会效益。

规模化生产的系列措施
随着临床治疗刚性需求的增长,细胞培养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细胞培养师及工作面积趋于紧张,优化实验流程→发明、创新器材(专利技术)→解放生产力→建立弹性工作制(减少设备与实验室面积占用)→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化管理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细胞生产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实现细胞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增强科室的核心竞争力。

科室文化的建立
众所周知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通过征集科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健康宣传教育,实现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集作用、塑造作用和辐射作用。以上作用的实现,形成了良好的科室品牌效应,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攀升的背后科室文化功不可没。

管理的成长阶梯
强制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无为而治。

君闲臣忙国必治,君忙臣闲国必乱。 君无为,而臣有为也。 展望与未来。
虽然细胞治疗行业目前国家没有出台具体的管理措施,但借鉴相关行业标准,我们认为通过行业自律,行业共同努力,细胞治疗质量管理规范与细胞治疗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应尽早出台,使我国细胞治疗事业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乃至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2015-07-02 课时:50分钟

细胞治疗疑难肝病:进展与挑战

来自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的徐若男代表王福生教授做了主题为"干细胞治疗疑难肝病:进展与挑战"的报告。

2015-07-03 课时:22分钟

2014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互动交流

在2014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上,各位专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互动。

2015-07-07 课时:45分钟

胡以平: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研究的进展

胡以平,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干细胞与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和转基因动物研究室主任。

已有不少关于肝脏疾病细胞治疗有效性的证据,这确实给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肝脏疾病细胞治疗要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而进入临床,需要研究的问题则有很多。

在这其中,治疗用细胞的来源就是一个具有瓶颈效应的限制因素。近年中,诱导型肝干细胞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这似乎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提供一个新的可能。

因为已经知道,通过这种人工方法所产生的诱导型肝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扩增,并具有产生成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双向分化潜能。而且,在肝脏损伤的小鼠模型中,也证实这种细胞具有参与损伤肝脏修复的功能。然而,在这些研究中也显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15-07-27 课时:39分钟

朱剑虹:细胞治疗和细胞器置换技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The current cell therapy aims at restoring neural regeneration and replacement of lost neural cells within the appropriate time window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Furthermore, neurorepair attempts to restore retinal neuron axonal function in the optic nerve injury in those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visional impairment.

Mitochondria – bacteria sized cellular organelles residing in most of our cells-- convert fuel from food into the body's most biologically useful form of energy or ATP. On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with advances i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have we appreciated the complexity of genetic mechanisms and cl inical presentations in mitochondrial disorders. For example, large numbers of mitochondria DNA (mtDNA) deletions in brain and muscle, become fatal or in young adulthood with epilepsy, while a maternally inherited point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a cause of blindness in young adults. Mutated mtDNAs may also have roles in the progressive symptoms of late-onse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Parkinson's and Alzheimer's diseases.

Currently, these diseases are refractory or incurable; however, nuclear genome transfer between patients' and healthy eggs to replace mutant mtDNAs holds promises. Considering that a polar body contains few mitochondria and shares the same genomic material as an oocyte, we perform polar body transfer to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of mtDNA variants.

We comp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germline genome transfer, including spindle-chromosome transfer, pronuclear transfer, and polar body transfer, in mice. Genetic analysis confirms that the F1 generation from polar body transfer possesses m i n i m a l d o n o r m t D N A c a r r y o v e r . M o r e o v e r , t h e m t D N A g e n o t y p e r e m a i n s stable in F2 progeny after polar body transfer. Our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s that promising pre-clinical studies of cell therapy have been translating partially into positive outcomes in clinical trials, and 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 has great potential to prevent inherited mitochondrial diseases.

2015-07-30 课时:50分钟

黄平平:干细胞治疗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试验开展和相关进展

黄平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等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治疗手段常常无效,故截肢率高,预后较差。

目前,国内外报告应用自体干细胞治疗下肢血管病变已广泛开展,并取得较好疗效。随着干细胞基础研究的进展,发现包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等异体的干细胞治疗下肢血管病变也有效,而且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由于国家干细胞政策、伦理、临床风险等原因,开展异体的干细胞治疗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试验面临着诸多困难,很难获得批准。

我们正在开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试验研究,本次研讨会向参加会议的同道们汇报一下相关内容、体会和进展。

2015-08-05 课时:0分钟

黄平平:干细胞治疗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试验开展和相关进展

黄平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等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治疗手段常常无效,故截肢率高,预后较差。

目前,国内外报告应用自体干细胞治疗下肢血管病变已广泛开展,并取得较好疗效。随着干细胞基础研究的进展,发现包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等异体的干细胞治疗下肢血管病变也有效,而且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由于国家干细胞政策、伦理、临床风险等原因,开展异体的干细胞治疗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试验面临着诸多困难,很难获得批准。

我们正在开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试验研究,本次研讨会向参加会议的同道们汇报一下相关内容、体会和进展。

2015-08-05 课时:54分钟

2016第二弹之细胞治疗中病毒载体的下游纯化

近年来,以CAR-T为代表的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为攻克癌症带来了一丝曙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及科研单位纷纷投身于该领域,方兴未艾!在细胞治疗整个流程中涉及细胞分选,培养,质粒及病毒包装纯化等,高品质的病毒载体在CAR-T疗法中至关重要。病毒载体的纯化方式可分为:超滤法,超高速离心法以及层析法等。其中,层析法对设备要求低,具有时间短,通量高,纯度高和易于放大的特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病毒载体纯化手段。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不同的层析介质以及合理的衔接步骤对病毒载体进行纯化。

2016-04-28 课时:52分钟

李扬:新一代RNA原位定量技术在肿瘤研究及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介绍了RNA分子原位检测技术,RNAscope技术及研发背景公司所做的工作。介绍了几篇有代表性的论文,RNA染色技术,4-PLEX RNAscope、3-PLEX RNAscope。提到了RNA与免疫组化相关实验研究。

2017-08-18 课时:3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