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卫立辛: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干细胞的桥梁--细胞自噬

卫立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从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目前关注于干细胞和炎症在肝癌发生发展中作用。

肿瘤发生(tumorigenesis)是正常细胞在各种压力的刺激下发生诸多基因和表观遗传的变异,逐渐形成癌细胞并最终发展为肿瘤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许多细胞内在机制的变化,以及细胞与周围微环境联系的改变。

加深对该过程的了解,对于预防肿瘤的发生以及再发或复发具有重要意义。众多研究表明,自噬不仅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表现出抑癌和促癌的双重性。研究表明,自噬在肿瘤发生的整个阶段,始终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但在早期和晚期又分别主要发挥抑癌和促癌的不同作用,这主要与其保护对象的转移有关。

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自噬更多的是通过抑制炎症、维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促进损伤细胞衰老和抑制p62的累积,保护正常细胞维持稳定,抑制其向肿瘤细胞的转化。而在肿瘤发生的晚期,初始的肿瘤细胞已经形成,这个过程更多的是初始肿瘤细胞在相对贫瘠的环境中不断生长转化,最终形成肿瘤的过程。

自噬在这个过程中则主要通过帮助肿瘤细胞抵御内外界压力和支持肿瘤细胞的旺盛代谢模式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因此,在肿瘤发生的过程这样一个适者生存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两次与自噬相关的筛选。在早期,自噬能力出现障碍的正常细胞会更加容易向肿瘤细胞转化。而在晚期,自噬能力较强的初始肿瘤细胞反而会更加容易在恶劣的微环境中存活,并累积更多的突变从而发生进一步的转化。当然,不同的肿瘤类型、不同的肿瘤微环境可能也会导致情况有所不同。

2015-09-06 课时:44分钟

胡苹:肌肉干细胞与肌肉损伤个体化治疗

胡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ony Brook分校-冷泉港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

成体干细胞负责哺乳动物出生后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这些细胞通常处于静息状态,在损伤等外界条件刺激下进入增殖和分化状态,并最终再生出需要修复的组织。

成体干细胞是再生医学治疗中很重要的细胞来源,但是成体干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干细胞在植入体内后很快进入静息状态,无法再生出所需要的组织。成体干细胞是如何在静息、增殖、分化状态之间相互转换,从而满足生物体组织再生的要求的,目前还所知甚少。

我们利用肌肉干细胞为模式系统,研究信号传导系统与转录调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关系。最终能够促使更多的成体干细胞在临床移植后进入增殖、分化状态,实现组织器官的再生。

2015-09-15 课时:40分钟

张志英: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的来源、分离、培养及在周围神经的应用

张志英,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现工作于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暨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脊髓损伤及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干细胞治疗等研究。

骨髓内除造血干细胞及基质干细胞外, 另有极小胚胎干细胞(very small embryonic-like stem cells,VSEL)、多潜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adult progenitor cells ,MAPC), 以及CXCR4 阳性的组织定向干细胞(tissue-committed stem cells,TCSCs)包括骨骼肌、心、肝及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neural tissue-committed stem cells,NTCSCs)等的报道,骨髓基质干细胞是一类异质性干细胞, 并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VSCL、MAPC、TCSCs、NTCSCs 等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的亚细胞群还是独立的细胞群?

有关这个问题目前仍有争议,目前的研究是否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着同一类细胞?我们通过先贴壁、后悬浮的方法从骨髓中分离、培养了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电镜、PCR 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

我们应用骨髓源性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或其分化的神经元移植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大鼠、兔及犬的长段坐骨神经缺损,探讨其修复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2015-09-25 课时:35分钟

刘光慧:基于干细胞和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的人类疾病模型及个性化药物筛评系统

刘光慧,国家青年***入选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生物物理所衰老研究中心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结合人多能干细胞和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我们研究团队相继发展了人类儿童早衰症、成年早衰症、帕金森氏症、范可尼贫血症及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等人类疾病的细胞模型。这些模型为揭示人类衰老相关疾病的新型机理、鉴定疾病靶标及个性化药物筛选和评价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5-10-09 课时:31分钟

端粒和端粒酶在人类干细胞和癌症中的作用 - Elizabeth Blackburn P2

本视频由科普中国和生物医学大讲堂出品

Elizabeth Blackburn (UCSF) Part 2: Telomeres and Telomerase in Human Stem Cells and in Cancer

Telomerase, a specialized ribonucleprotein reverse transcriptase, is important for long-term eukaryotic cell proliferation and genomic stability, because it replenishes the DNA at telomeres. Thus depending on cell type telomerase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depending on cell type) counteracts the progressive shortening of telomeres that otherwise occurs. Telomerase is highly active in many human malignancies, and a potential target for anti-cancer approaches. Furthermore, recent collaborative studies have show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elerated telomere shortening and life stress and that low telomerase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six prominent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15-12-14 课时:27分钟

说服选民通过保护干细胞研究的提案

The story of how Morrison and his colleagues convinced Michigan voters to pass Proposal 2 and protect stem cell research in the state.

2016-03-11 课时:10分钟

裴端卿:干细胞技术带来延长生命的可能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听说,世界上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在中国研究人类“长生不老”的秘密。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2013年,他与他的团队从尿液里找到“不老泉­”,成功提取稳定的多能干细胞,并成功地培育出了人类的再生牙齿。还想知道更多关于生­物细胞学的知识吗?敬请关注本期节目。

2016-03-22 课时:45分钟

介绍干细胞及其来源的故事

What are stem cells, where do they come from, and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them? An award-winning introduction to the world of stem cell research. Innovative hand-drawn animation, beautiful cell photography and documentary interviews capture the fascination and complexity of this cutting-edge area of science.

2016-05-09 课时:16分钟

干细胞分析和鉴定

干细胞分析和鉴定

2016-06-24 课时:53分钟

世界首例人体干细胞临床试验

本短片诠释了患者参加临床1期试验的烦恼与困惑,以及医学研究人的超强沟通和体贴,高超的技术水平;一、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很多患者将干细胞临床试验视为治疗方法,而该试验只是第一阶段的试验,医生和患者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患者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信息。二、如何更好的与患者沟通:应建立更为有效的沟通机制,方便患者和患者家属了解相关信息。应简化复杂的医学术语,使患者及其家属理解治疗和试验之间的区别。也介绍了做临床试验的过程和一项全新的治疗方法。

2016-08-11 课时: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