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 Adv Res:新型硫代氨基脲和1,2,4-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寄生虫活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II-1在所有测试模型中都表现出体外驱虫活性。此外,计算机研究表明,活性最高的化合物II-1可能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SDH酶的作用模式。

2024-06-15

Science:揭示采采的挥发性性信息素,有助于控制锥虫病传播

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采采蝇对信息素的行为反应以及对其他喷洒了信息素的采采蝇的行为反应。

2023-02-28

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家利用人工神经元成功闭合捕草叶片

神经形态仿生电子装置能模仿人体的运动方式,脑机接口和电子义肢应用的前提是人工神经装置与生物系统的有机结合。瑞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人工神经元,将其连接到捕蝇草后可成功实现闭合叶片的实验设计。相关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Organic electrochemical neurons and synapses with i

2022-03-06

自然-通讯:人工神经元可连通捕草生物细胞让叶片闭合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生物技术论文称,一种人工神经元可以与捕蝇草的生物细胞成功连通,还能让捕蝇草关闭叶子。这项研究结果或对将来脑机接口和软体机器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介绍,神经形态仿生电子装置能模仿人脑的运作方式。脑机接口、假肢、智能软体机器人的未来开发都需要实现人工神经装置与生物系统的有机结合。然

2022-02-23

Current Biology:研究揭示了反-β-法尼烯调控天敌昆虫大灰优蚜精准定位蚜虫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 E )-β-farnesene-mediated aphid location in the predator  Eupeodes &

2022-02-01

Communications Biology:揭示橘小实全球入侵的分子机制

  Nautre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发表了我院首席科学家朱水芳科研团队领衔完成的研究论文“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Bactrocera dorsalis reveals its adaptation and invasion mechanisms”。该研究报道

2022-01-14

斑马的“神器”——尾巴,效果超乎你想象

原标题:斑马尾部是驱蝇“神器” 不管是在非洲大草原还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饲养场,哺乳动物总是被无数的蚊虫“滋扰”:寄生疟原虫的蚊子、可以传播非洲昏睡病的采采蝇,以及能传播牛瘟的马蝇。而长颈鹿、斑马、奶

2017-01-11

肠虫药也能抗癌?重庆医科大学季平教授发表新成果

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是最常见侵袭性最强的人类癌症之一。接近一半的HNSCC 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的五年时间内会出现复发,并抵抗化疗药物。因此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HNSCC抗癌疗法存在迫切的临床需求。

2017-01-20

Nature:果实神经元通信方式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果实蝇触角的神经受体在缺乏突触连接的情况下是可以相互通信的。 研究人员猜测黑腹果蝇等触角毛发感觉器充满液体,神经细胞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沟通,但可能存在一个突触耦合机制。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测试了几个果实蝇标本。首先着眼于位于感觉器的两种受体,这两种受体分别用于检测水果中甲基己酸酯和香蕉香味的2 -庚酮。

2012-11-26

采采基因组可帮助对抗昏睡病

新近被测序的采采蝇基因组对这些独特昆虫有了新的了解并为其所致的致命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采采蝇会在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传播引起锥虫病(即在人中的昏睡病及在牲畜中的那加那病)的原生动物寄生虫。国际舌蝇基

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