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大脑回路,雌雄反应大不同!Cell 揭秘调控交配行为的 “性别开关”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繁殖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更为理解 “性别二态性” 提供了新视角 —— 即使神经回路的结构相同,激素和性别因素也能塑造出截然不同的功能。
武田中国举办数字医疗创新大会 构建中国数字化医疗全方位交流平台和产业共同体
中国杭州,2023年11月24日——日前,武田中国协办在杭州举办的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下文简称“数贸会”)的重要对接活动之一——2023数字医疗健康产业大会。
牺牲免疫功能来换取雌雄永久连体
2020年8月1日讯/生物谷BIOON/---深海琵琶鱼(anglerfish,也称为安康鱼)采用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繁殖策略。矮小的雄鱼与体型较大的雌鱼永久结合,融合它们的组织,建立共同的血液循环。这样一来,雄鱼就完全依赖于雌鱼的营养供应,就像母亲子宫里的发育中的胎儿或移植病人体内的供体器官一样。在琵琶鱼中,这种不寻常的现象被称为性寄生(sexual para
被子植物运动式雌雄异位研究取得进展
柱头和雄蕊的空间隔离(雌雄异位)是被子植物一种有效减少雌雄干扰和阻止自交的策略,然而雌雄异位也可能导致传粉者无法有效地同时接触到花的性器官而降低传粉效率。雌雄异位的开花植物如何解决这种冲突一直很少被探究。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繁殖生态学学科组研究员杨春锋指导下,研究人员详细研究了金疮小草开花生物学特征,以期揭示其开花机制是如何解决雌雄异位所面临避免雌雄干扰与降低传粉效率两方面的矛盾。在金疮小草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为差异中起关键作用。今天,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在有性繁衍的物种中,雌雄个体在求偶行为和后代照看
Nature:科学家阐明雌雄线虫大脑发育初期的差异机制
线虫可能不是来自火星或金星,但其大脑中却有可以促进雄性和雌性表现不同的性别特异性回路,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线虫神经系统中这种性二型现象产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由美国国家神经性疾病和卒中研究所提供资助。
PNAS:暴露于双酚A后会雌雄小鼠“性情”互换
2013年5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双酚A(BPA)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在家用塑料中经常使用。以前对啮齿动物的研究表明,双酚A暴露与大脑和行为出现问题相关。 有证据表明,儿童暴露于双酚A不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情绪调节,并导致侵略性增加。
Nat Rev Drug Discov评论:找到生命共同体
尽管近来对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许多这些受体的特征依然很少。如今,两篇论文通过使基于配体或结构相似性的GPCR有机化,从而试图解决这一差距。
勃林格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药物Ofev拿下欧洲市场,将与罗氏一决雌雄
在美国,Ofev于2014年10月获FDA批准,同一天获批的还有Esbriet,罗氏耗资83亿美元收购InterMune后将Esbriet收入囊中。此次Ofev获欧盟批准,也标志着在欧洲市场,勃林格将与罗氏一决雌雄!
三伏天七类不同体质的饮食调养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气温节节攀高,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三伏天,我们究竟怎么做才能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呢?平和质此类人胖瘦匀称、健壮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养生原则是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在饮食上没有品种上的禁忌。痰湿质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担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饮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