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Nature:另类解读常用糖尿病药物的治疗效应
来自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欧洲的科学家们证实,当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二甲双胍(metformin)药物治疗时,他们的肠道细菌组成及功能均发生了改变(延伸阅读:PNAS揭示二甲双胍抗癌新机制 )。这项重要的研究发布在
Replicor发布NAP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效应的临床前数据
专注于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及慢性HBV与丁型肝炎病毒(HDV)联合感染患者的私营生物制药公司Replicor Inc.在PLOS ONE杂志上发布的临床前数据显示,核酸聚合物(NAP)对HBV感染具有治疗效应
nature:止痛剂药物研发面临安慰剂效应窘境
制药公司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越来越难从临床试验中发现新的止痛药物,然而原因并不在于药物本身的质量下降。一项临床一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也变得越来越好,因此难以证明患者的治疗效果是由于药物作用而非安慰剂效应。
Sci Rep:科学家首次在培养皿中重现胚胎发育 或帮助研究致畸剂促胚胎缺陷效应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新加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在体外恢复了对胚胎形成的两个关键必须过程,研究小组不仅实现了控制干细胞向其他细胞类型的分化潜力,而且还将这些转化的细胞进行了成功地迁移。
Moleculer Cell: IKK抑制RIPK1介导的细胞死亡效应机制研究
虽然我们已经清楚RIPK1的泛素化最早是由cIAP引起的,但激活后的RIPK1如何调控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目前并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来自比利时的Mathieu J.M. Bertrand课题组进行了相关研究,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
cell death & disease: 黑色素瘤抗坏死效应分子机制
RIPK1与RIPK3被发现是参与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关键成员,在caspase家族活性被抑制的情况下,RIPK1激活后能够与下游的RIPK3结合形成坏死小体,帮助RIPK3激活(磷酸化)。磷酸化后的RIPK3再次将MLKL磷酸化,磷酸化后的MLKL能够在细胞膜内侧自聚合形成寡聚体,最终导致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发生。
刘思国:禽肠炎沙门氏菌菌蜕疫苗及其佐剂效应研究
7月9日,由生物谷和中国医药城联合主办的"2015(第三届)动物疫苗合作论坛"在上海波斯特大酒店隆重开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刘思国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做了题为“禽肠炎沙门氏菌菌蜕疫苗及其佐剂效应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发现鼻两侧对视觉加工表现出不同的调制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视觉和嗅觉都可以帮助人类习得和辨认物体,同时这两种通道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已有的研究显示,视觉信息可以促进人们对相应嗅觉信息的探测,嗅觉信息也能反过来调节视觉信息的加工。但是人们对于这种跨通道交互作用发生在大脑加工的哪个阶段还不是很清楚。
Science:β-羟基丁酸盐可抑制机体氧化性应激效应 延缓机体衰老
2012年1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格莱斯顿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新型机制,研究者发现一种称为生酮膳食的低热量饮食可以延缓衰老的发生,这项研究发现揭示了生酮膳食如何减缓衰老的发生以及帮助研究者开发出新型的抑制年龄相关疾病的疗法,包括心脏病、阿尔兹海默症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
Delphi Genetics公司的Staby®技术可高效应用于DNA疫苗
比利时CHARLEROI--(美国商业资讯)--比利时生物技术公司Delphi Genetics SA在其新大楼启用之际宣布,采用Staby®技术的首款无抗生素DNA疫苗进行了高效的活体测试。Delphi Genetics正会同学术界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厂商参与瓦隆区资助的DNAVAC课题(即BioWin课题)。该课题旨在开发、生产靶向作用于兽医疾病的无抗生素DNA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