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的学生Patrick Hsu发现新型重组酶,将大段DNA高效整合到人类基因组
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为科学家自由操纵基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简便和高效。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你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将一个基因克隆下来,并连接到相应的表达载体(质粒)上。
Nature:发现人类端粒DNA的新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借助于物理学和微小的磁铁,发现了端粒DNA的新结构。这一新发现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衰老和疾病。
Science:出生后对神经回路缺陷进行较早的干预竟可延缓亨廷顿病发生
鉴于认识到在表达mHTT的胚胎中观察到的变化影响到由神经元活动调控的过程,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假设这些变化应该伴随着皮层回路生理学的变化。
Genome Biology:解析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间相互关系及其功能
该研究不仅为植物表观遗传/基因组学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源,而且深入揭示了DNA甲基化在染色质表观修饰可塑性的贡献,并为复杂的表观调控网络在基因组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认知。
罕见原发性免疫缺陷新药!口服选择性PI3Kδ抑制剂leniolisib在美国进入优先审查!
leniolisib有潜力为活化的肌醇磷脂3-激酶δ综合征(APDS,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治疗带来一款疾病修正靶向疗法。
Science:揭示DNA复制时间调节着致癌性染色体易位的频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生物中心分子病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想要了解驱动AID依赖性染色体易位的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9月16日的Science期刊上。
Nature:垃圾DNA的断裂和修复会影响身体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所谓的垃圾DNA以及它如何影响运动神经元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提出了重要的新见解。他们发现发现垃圾DNA的断裂和修复会影响身体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
World Psych: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成年人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
来自厄勒布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ADHD成年人群相比未患病人群而言,患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这或许就强调了监测ADHD人群机体心血管健康的必要性。
PNAS:周政/徐冬一合作揭示EB病毒抑制宿主DNA损伤应答新机制
该研究采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手段,揭示了EB病毒蛋白BKRF4调控宿主核小体组装并抑制宿主DDR的分子机制。
Science子刊:解析孤独症小鼠“喜新不厌旧”社交缺陷下的神经编码机制
该研究工作发现在小鼠前额叶皮层内存在一群稀疏分布的中间神经元集群,分别负责编码社交行为中的“熟悉”和“陌生”社交对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