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Genetics:深度DNA测序技术揭露中草药的化合物成分及毒性
本研究中所用的四种中药样品:A:熊胆汁晶体 B:赛加羚羊角粉末 C:牙痛一粒丸 D:八宝清心散 近日,来自澳洲莫道克大学的研究者运用新的DNA技术来揭示动物和植物传统中药的药物组分(TCMs),一些检测中药样品中包含有一些潜在的毒性植物成分、变应原以及将要绝种的动物残痕。
Nature:测序技术解码DNA折叠方式
染色体DNA包含着所有有机体的信息蓝图,人类有23对染色体,可以在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知道基因如何来调节。尽管科学家们发明出了理解DNA一维结构的方法,但是截至到现在,对于DNA各个不同部分在细胞核中是如何折叠的却并不清楚。近日,来自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运用一种强大的DNA测序方法,研究了细胞核染色体中DNA的三维折叠结构,分析了DNA基本的折叠原则以及在基因调节中扮演的角色。
ACS Nano:纳米粒荧光结合新技术可轻松“嗅出”癌症所在
2012年9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对抗癌症过程中,了解癌症具体的身份特征对于癌症诊断和有效的疗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转移癌中,分析具体癌症的特性对于开发新型疗法显得尤为重要。如今来自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快速超灵敏的技术在显微水平来检测活组织中不同类型的转移癌的发生。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ACS Nano上。
Science:DNA纳米物体的组装加快
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在合适的情况下,科学家们能够比过去更为有效地诱导DNA折叠成为复杂的、纳米尺度的物体。这些发现应该会使诸如纳米级电子器件或药物输送系统等的DNA纳米技术在实际应用上更为有用。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折叠由短DNA“书钉”捆绑的某单股DNA“支架” 而制作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三维、纳米大小的物体。这些过程往往是缓慢的——需要耗时多日——且产生出相对少量的最终产品。
亮点研究揭示纳米技术助力人类疾病研究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其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逐渐将纳米技术应用到了很多方面的研究中,生命科学领域就是应用比较广的一个领域,科学家们运用纳米技术进行相关的临床疗法研究,比如使用纳米技术将药物准确运输到患者机体患处进行作用等。
Neuro-Oncology:纳米技术治疗致死性脑肿瘤
在过去的40年中,辐射一直是治疗致命的脑瘤即胶质母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虽然定位技术已得到改进,辐射光束仍然必须通过健康的脑组织才能到达肿瘤部位,患者在出现严重副作用之前只能容忍少量的辐射。 近日,圣安东尼奥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将纳米粒子辐射直接递送到脑肿瘤部位,并将其保持在肿瘤部位。
Analy Chem:监测HIV的新型移动DNA检测技术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简便高准确率的检测技术,来检测患者机体中的HIV迹象及病情发展程度。
AHM:全新技术诊断阿尔茨海默病——金纳米颗粒
最近发布的一篇文章是来自国家纳米中心蒋兴宇研究组的工作,他们将功能化的金纳米颗粒用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监测。我们邀请了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刘定斌同学向大家介绍该工作的主要内容。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肿瘤、外伤后老年人第四位死亡原因。
Analyt Chim Acta:开发出一种检测早期感染的光-纳米探针技术
2013年6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技术,使用光和纳米探针来检测病人机体的感染情况(病人未表现出症状之前)。这种新型技术使用人的组织样品,可进行快速高效的检测。
PNAS:新技术使DNA合成过程可视化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刊登了瑞士苏黎士大学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新物质,可用来标记和观察动物体内的DNA合成过程。该技术的应用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策略。 详细了解动物体内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合成是理解生物系统和设计疾病治疗策略的必要条件。通常,通过人工合成小分子标记物掺入生物体自身合成过程来达到可视化DNA合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