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防癌“金方案”:医学检验为精密检查解开基因密码

癌症早筛,是医学进步给我们每个人改变结局的机会,早筛、早诊也已成必然趋势。

2022-04-27

《癌症发现》(Cancer Discovery)发表杨镇滔、王燕等人文章揭示免疫检查点蛋白 PD-L1 调控新机制,提供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联合用药潜在新靶点

发现了 PD-L1 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全新调控机制,并提出针对该机制的联合用药治疗新方法。

2022-06-02

Nat Immunol:首次揭示免疫检查点LAG3调节T细胞功能机制,为开发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新型LAG3抑制剂奠定基础

这项新的研究可能为针对自身免疫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新疗法提供参考。

2022-04-21

JAMA Cardiology:科学家研发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左心室肥厚检查方法

左心室肥厚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心肌改变,左心室肥厚可以是对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自然反应,也可能会是对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病理反应,不过更可能由增加心脏后负荷或心肌疾病引起的。目前常规的心脏检查方式存在对心肌肥厚的认识不足、测量误差以及难以区分病因(如肥厚性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性等)等缺点,因此早期发现并且明确左心室肥厚病因显得尤为重要。近日,来自美国洛杉

2022-03-19

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长时间太空飞行的宇航员,大脑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发表在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上的一项新研究(图1)首次分析了长时间太空飞行后,大脑中发生的结构连接变化。结果显示在几个白质束(例如感觉运动束)中发生了显着的微观结构变化。这是第一项分析长期太空飞行后大脑中发生的结构连接变化的研究,该研究可以为未来研究人类太空探索期间大脑变化的全部范围奠定基础。结果发现

2022-02-24

Nature:地球上最小昆虫为何拥有超强飞行能力?

昆虫的飞行速度一般取决于体型:昆虫越大,飞得越快。这种差异通常是由空气摩擦的限制所致,在极小的尺度上,这种影响通常超越了飞行能力。但一些微型甲虫似乎推翻了这一规律。一个例子是一种缨甲(Paratuposa placentis),体型小于半毫米(395 微米),但其飞行速度能与体型是它三倍的甲虫比肩。2022年1月19日,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

2022-01-20

Cancer Discov:抑制细胞内检查点PTP1B可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墨尔本大学和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免疫检查点:酪氨酸磷酸酶PTP1B,可能被用于癌症治疗。它们表明,通过抑制T细胞中的PTP1B,可以调动身体对癌症的免疫反应,从而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

2022-03-12

PNAS:飞蝗飞行特征的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动物飞行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蝗虫成群的长距离迁飞是造成蝗灾爆发的主要原因,可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灾爆发时,大规模高密度的群居型飞蝗在一个世代内能够聚集飞行超过2000公里,单次最大飞行时间超过10小时。相反,当蝗虫密度低时,零星的散居型飞蝗较少进行长距离迁飞,仅在求偶或躲避天敌时进行短距离飞行。同一种

2022-01-12

Nature系列综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慢性免疫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核心支柱,在经济发达国家,几乎一半的转移性癌症患者有资格接受ICIs治疗。截止2021年12月,有八种批准的药物用于17种不同的恶性肿瘤,这些药物在多种(新)辅助治疗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ICIs也经常用于联合方案,包括涉及其他类别ICIs、化疗、细胞治疗和/或靶向治疗的方案。这样,持

2022-02-11

Cell子刊:孙联康等发现肝星状细胞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PD-L1

  肝内胆管癌是肝脏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与肝癌。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和进展不仅与肿瘤细胞自身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调控有关,还受到肿瘤微环境的调节。肝脏肿瘤微环境成分包括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外基质等组成。在健康肝脏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处于静息状态,胞质内储存大量富含维

20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