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良学/邹庆剑团队再发文,开发新型安全高效的单碱基编辑系统
近十年来,以 CRISPR 系统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迅猛发展,在包括农业、畜牧业和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的基础科研和应用中不断涌现出耀眼成果。
十年磨一剑 李红良教授团队研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全新治疗药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全球患病人数近20亿,且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已超过30%,成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和严重社会医疗负担。
专访:须尽快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以阻断病毒传播——访世卫组织科学家雷殿良
世界卫生组织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2亿例。对此,世卫组织药品和卫生产品政策标准司药品技术规范和标准处(负责疫苗标准制定)中国籍科学家雷殿良博士当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全球抗疫形势非常严峻,须尽快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以阻断病毒传播。雷殿良说:“目前人类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新冠病例越来越多,病毒变异的机会也随之增加。”他强调,当务
Nat Commun:揭示阿尔兹海默病毒性蛋白聚集物形成的分子机制
2021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被称为Aβ低聚物的小型蛋白质聚集体被认为是诱发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些毒性聚集体在哪里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形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Endo-lysosomal Aβ concentration and pH trigger
Cancer Science:开发出一种肺结节良恶性无创诊断方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聂金福、副研究员洪波生物信息学研究团队、研究员王宏志课题组和安徽医科大学二附院赵大海团队合作,在肿瘤早筛领域取得进展,开发出基于血液cfDNA甲基化的肺结节良恶性无创诊断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Cancer Science上。肺癌的早期发现是提高肺癌病人生存期的关键。早期
Genome research:孙良丹教授团队绘制首个中国人群蛋白截断突变图谱并揭示其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影响
6月2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和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孙良丹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IF:11.1)发表了题为“Deep sequencing of 1,320 genes reveals the landscape of protein-truncating
基因编辑领域专家访谈:赖良学研究员
《生物工程学报》:什么是基因编辑动物/植物?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基因编辑动物/植物制备过程或原理。赖良学:基因编辑动物/植物是指利用分子生物手段对动植物基因序列进行改造,改变其对应的蛋白表达,从而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和表型。基因改造可通过基因敲除、敲入以及单碱基替换来实现。《生物工程学报》:您认为基因编辑动物/植物,作为食品(肉类)或者粮食安全吗?如果安全,为什么安
Nature:为何靶向作用EB病毒的免疫细胞会“嗅探”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大脑?
2020年1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已故阿尔兹海默病症患者的大脑和阿尔兹海默病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了无法摆脱病毒的免疫细胞。研究者不仅发现了高水平的免疫细胞,而且还发现,这些数量惊人的T细胞能被用来“瞄准”EB病毒的特征。图片来源:National Canc
Neuron:疱疹病毒感染真的与阿尔兹海默病发生有关?科学家们提出质疑!
2020年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反驳了疱疹病毒水平升高与阿尔兹海默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文章中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统计学和计算框架来对大规模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图片来源:public domain目前全球大约有5000万人遭受阿尔兹海默病的折磨,这是一种
JAMA Neurol:深入观察阿尔兹海默病毒性蛋白有望开发新型精准化疗法
2019年6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年来,一种名为β淀粉样蛋白的物质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关注,β淀粉样蛋白是每个人大脑中的一种正常蛋白质,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为何这类蛋白质会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凝固并形成沉积物,而这也是阿尔兹海默病的典型特征。图片来源:Environmental Molecular Sciences Laboratory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β淀粉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