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北京基因组所等发现RNA甲基化调控基因出核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及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杨运桂研究组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孙莹璞研究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组合作研究,揭示了
昆明动物所揭示DNA去甲基化与DNA损伤修复之间的调控作用
3月21日,EMBO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家立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文揭示了DNA去甲基化与DNA损伤修复之间的调控作用。昆明动物所助理研究员蒋德伟为文章第一作者,研究员李家立为通讯作者。准确
中科院上海应物所等在DNA分子机器领域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在DNA分子机器方面取得新进展,构建了一种核酸外切酶驱动的高效DNA行走机器人。相关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855)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折纸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获进展
折纸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和样品近日,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世界》(Chemistry World)以Soft drinks power origami cell 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董绍俊课题组发表在《化学
百奥利盟倪毅:生物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生物谷专访
随着国内生物领域科研实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已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管理模式。为了应对日渐庞大的实验数据量、更精准细分的操作流程和多方供应管理沟通需求,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七成老人患有骨关节炎 治疗应个体化
步态蹒跚、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疼痛难忍、久坐后又“站不起来”……人一上了年纪,这些肢体活动的不便被人们称作“老胳膊老腿”习以为常,然而不同于头发花白、牙齿松动,这些被忽视的症状,它可能会累及人体某个关节或多个关节,引起疼痛、炎症、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甚至残疾。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主任蔡道章副院长呼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防治骨关节炎的关键。
山西煤化所醋酸加氢制乙醇技术中试成功
日前,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610课题组开发的醋酸加氢合成乙醇技术成功在小店基地完成中试并实现平稳运行,实现了催化剂与工艺的全面验证。这一中试项目规模为50吨/年,采用工业型非贵金属催化剂,醋酸转化率>99.8%,乙醇选择性>99.5%。醋酸加氢合成乙醇是煤经甲醇、醋酸制乙醇技术的核心单元,技术中试的完成,标志着山西煤化所煤制乙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长春应化所多项成果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12月13日,2012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四项成果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成果荣获二等奖。 一等奖获奖成果是“无机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与性质预测”(武志坚等),“中药活性筛选、结构表征及质量控制的应用基础研究”(刘淑莹等),“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研究”(马东阁等)和“生物分子识别与相互作用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杨秀荣等)。
Molecular Cell:基因组所RNA甲基化表观遗传新机制研究获重要进展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组与个体化医疗实验室 “百人计划”研究员杨运桂研究组,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实验室和奥斯陆大学Arne Klungland教授合作完成的“RNA甲基化表观遗传新机制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Cell子刊 Molecular Cell 杂志以 ALKBH5 is a Mammalian RNA Demethylase that 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