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 Proteomics:四膜虫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特征研究获进展
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为了迅速感知并应对细胞内外环境变化,细胞通常借助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来进行信号传导和对蛋白质功能、亚细胞定位等的调节。
CST:中国科学家抗菌双层聚合物中空纤维膜研究获进展
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膜材料,在分离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其所制备的微滤和超滤中空纤维膜在家庭净水系统、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方面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但是在膜的使用过程中,除了有机物与无机物,微生物也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膜污染,制备具备抗菌性能的膜就显得尤为重要。
Ang Chem Int Ed:新型非金属反应系统或可帮助科学家开发出靶向抗癌新药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鲁汶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以产生完全功能的1,2,3-三唑类的经济可靠的非重金属参与的化学反应,三唑类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其可以作为基本构建来构成更为复杂的化合物,包括医疗用药等。
Cell:研究揭示金属铍如何导致致命的肺部疾病
近日,National Jewish Health研究人员已经发现金属铍如何引发肺部的致命免疫反应。相关研究已经发表在Cell杂志上,John Kappler博士和他同事的研究表明金属铍引发肺部疾病的情况下,一种免疫系统蛋白质HLA-DP2的分
Nature communications:磷脂合成过程中重要膜内酶Cds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柳振峰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论文报道磷脂合成过程中重要膜内酶Cds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
PLoS ONE:揭示抗生素、细菌生物被膜及慢性感染之间的潜在关联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抗生素和引发慢性肺部疾病等症状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阐明细菌生物被膜被激活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数据和思路。
FEMS Micro Lett:徐旭东新研究质疑光合膜形成机理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mBio:益生菌酸奶可防止重金属中毒
喝益生菌酸奶好处多多,近日一项新研究显示,喝益生菌酸奶还有一项意想不到的好处:减少儿童和孕妇对某些重金属和环境毒素的吸收。这项研究由加拿大罗森健康研究中心人类微生物和益生菌研究所完成,这是科学家
Nat Com:QS-生物被膜信号通路或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ynthetic quorum-sensing circuit to control consortial biofilm formation and dispersal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