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 Biology:新技术90分钟完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美国国家儿童医院(Nationwide Children's Hospital)的研发人员最近在Genome Biology上发布了一个自主开发的分析软件,表示这个软件使寻找全基因组致病变异从几周缩短到按几十个小时
Veter Res:大鲵虹彩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结构变化
大鲵 (或称娃娃鱼) 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为我国所特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虹彩病毒在全球范围普遍流行,是侵染众多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等水生动物的重要病毒病原。有证据表明,虹彩病毒是包括蛙和大鲵在内的两栖类自然种群显著下降或消亡的原因之一,而鉴定虹彩病毒病原并阐明其基因组结构特征是研发相应病害防控技术的前提。
Nature:最早马的基因组序列被确定
一个低覆盖率的基因组序列草图已从在加拿大育空地区一处永久冻土地点挖掘出的一件马骨获得,时间在距今大约560,000 至780,000年前。这是迄今所确定的最早的基因组序列。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与一匹“晚更新世”马的基因组序列草图、五个现代家马品种的基因组序列草图、一匹Przewalski马和一头驴的基因组序列草图进行了对比。
J Neurosci:α-2B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变异改变抗抑郁药的疗效
2013年10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一项发表在10月23日出版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男性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瑞波西汀(reboxetine)后如何会回忆起负性记忆,阐明了一种调节大脑化学物质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基因变异与否是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揭示了,基因如何影响抗抑郁药的反应。 以往的研究表明,回忆起负性情绪事件可能与抑郁症和焦虑症有关。
J Neuro:基因操作可以抵抗抑郁症且增强大脑学习能力
基因操作技术可以增强大脑神经元的发育增强抗抑郁症药物的效用 近日,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者发明出了一种基因操作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大脑在老化过程中的神经的发育,并且可以增强抗抑郁药物的效用。研究者,在小鼠中剔除基因Nf1,可以导致小鼠长时间的神经形成发展,而且可以增强小鼠对抗抑郁药物的效果。
Science:从宏基因组数据中分离出单个物种基因组序列
从由细菌、古细菌和病毒组装的错综复杂宏基因组DNA序列中,研究人员获得一种神秘的广古菌的整个基因组序列。图片来自Vaughn Iverson/华盛顿大学。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译者注:也常译作环境基因组学)就是取样---一勺泥土或一杯海水---然后对样品内所有DNA进行测序。
Neurosci Bull:抑郁基因“变脸”记
情感障碍(例如焦虑和抑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往往给病人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诸多困扰和障碍,严重者更会表现出自杀倾向。因此,研究情感障碍的机理显得尤为迫切。情感障碍具有较强的遗传性。早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高加索人(也称白种人) 中,编码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的5-HTTLPR基因在焦虑和抑郁的发生中至关重要。5-HTTLPR短等位基因的存在对于白种人而言往往暗示着发生焦虑和抑郁的较大可能性。
PNAS:谢旗等解析盐芥基因组序列及其耐盐机制
盐芥是十字花科盐芥属的一种盐生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研究中所常用的模式植物拟南芥亲缘关系较近。盐芥具有作为模式植物的一系列良好特征,如个体较小、生活周期短、自花授粉、种子量大、基因组较小,而且易于转化。最重要的是,盐芥具有对高盐、干旱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极高的耐受能力,使得盐芥成为研究植物耐受非生物胁迫逆境机理的理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