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内源性大麻介导肠道产生抗炎物质 减少炎症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了运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这主要是因为运动会让身体产生类似大麻的物质,称为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EC),科学家已知有两种主要类型,即Anandamide和2-AG(2-花生四烯酰基甘油),它们结合特定受体并引发细胞信号。EC系统由 EC及其受体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2021-12-01

Science:我国科学家开发出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和裸盖菇的非致幻类似物,有望治疗精神疾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和苏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和裸盖菇素(psilocybin)的非致幻类似物,有可能用于治疗精神疾病。

2022-01-31

PNAS:揭示口腔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干扰产生,增加病毒易感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口腔上皮细胞产生的蛋白如何保护人类免受病毒通过口腔进入身体的细节。他们还发现,口腔细菌可以抑制这些细胞的活动,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2022-01-21

转甲状腺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新药!阿斯利康/Ionis配体偶联反义药物eplontersen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

eplontersen是一种配体偶联反义(LICA)药物,可减少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的产生。

2022-01-26

川陈皮或能改善高脂饮食的危害,还具有预防餐后高脂血症的功效

  “病从口入”不仅是在强调饮食卫生,它同时也揭示了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众所周知,饮食和生活习惯是主导人体健康的两大重要因素,而饮食占绝对比重。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长期高脂肪饮食(尤其是加工过的)会导致肠道生态失调以及营养代谢发生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肠道形成的促炎环境伴随代谢失调会“馈赠”宿主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以及一

2022-01-19

Cell Rep:揭示维生D激活机体树突状细胞耐受性程序的分子机制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维生素D激活机体树突状细胞耐受程序的分子机制。

2022-01-21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研究揭示“胶原GFOGER-整合αβ结构域结合及RhoA/ROCK1信号传导

“视网膜前新生血管”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大类临床常见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致盲率高。与其他视网膜脉络膜内新生血管的不同在于其生长于视网膜玻璃体的交界面,玻璃体胶原基质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微环境,探索此胶原促新生血管的内在机制是发掘其特定靶向治疗的重要研究基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马进教授团队在前期对“玻璃体胶原促新生血管及Opticin调控靶点”研究基础上

2022-02-02

Gut Microbes: 粘膜相关肠道共生菌诱导的白细胞介-1β分泌促进肠屏障修复

肠道微生物区系对于维持和修复肠道上皮屏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发现了肠上皮屏障功能和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变化,因此了解不同细菌在调节屏障修复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022-01-21

酸性食管炎(EoE)新药!武田TAK-721(布地奈德口服混悬液)遭美国FDA拒绝批准!

TAK-721是布地奈德的一种新型粘附性局部活性口服粘性制剂,专为治疗EoE设计。

2021-12-22

无需胰岛,也能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全球超过4.6亿人。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在中国,成年人有超过1.14亿糖尿病患者,占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四分之一。糖尿病会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等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美国索尔克研究所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