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机构将大气污染和颗粒物列为致癌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日前发布一份报告,将大气污染列为人类致癌因素之一。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成分——颗粒物也被列为致癌因素。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致癌评估报告被视作“致癌物百科全书”,是致癌性物质的权威科学参考资料。该项目将物质根据致癌程度不同分为四类: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和可能不致癌。 总部位于法国里昂的这家研究机构的报告说,有足够证据表明,大气污染会导致肺癌,提高膀胱癌发病率。
Exper Neurol:新型“糖类”纳米颗粒或可有效治疗人类中风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将一种名为葡糖胺的糖类同一种名为富勒烯的纳米粒进行化学结合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颗粒,其或许为开发治疗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新型药物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竺:食品安全标准修订要公开透明
12月2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六次主任会议上指出,要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陈竺指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关系到老百姓健康权益,关系到产业、行业发展,是加强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生物技术作物种植增长迅速 透明度应加强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报告显示,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生产生物技术作物的首要国家。 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量占全球总量的52%,发达国家的种植量占48%。
欧盟利用克隆苔藓吸收大气污染颗粒物
苔藓(Moss)属于环境敏感植物,一般喜欢在阴凉、湿润、大气环境相对较好的条件下生长,因此又被人们称作大气污染生物指示器(Bio-Indicators)。正因为其对大气污染的敏感性,加之其无根生长奇高的表面质量比(Surf
职场“透明人”渐多专家称走出困境关键靠自己
某知名招聘网站近日公布一项逾万名职场人参与的调查结果:七成以上的职场人曾遭受过职场“冷暴力”。该调查显示,在职场人遭受的“冷暴力”中,“不受领导重用”以44.5%的比例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拼命工作而升职、加薪总是轮不到自己”,比例为41.2%,排在第三位的是“领导时常给自己小鞋穿”,如安排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例为29.2%。
Nature Med:遗传编码纳米颗粒可远程遥控调控血糖
为了阐明生理活动的过程,时序性调节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的工具是极其珍贵的,甚至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应用前景。最近一篇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通过低频无线电波或磁场远程遥控的遗传编码系统。
NN Biol Med:新型纳米颗粒靶向治疗癌症及退行性疾病
近日,来自布鲁内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一种纳米颗粒开发出了靶向治疗癌症及退行性疾病的新型疗法,同时并不会对患者机体带来任何副作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上。 如今我们在使用纳米药物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是银离子而不是纳米颗粒杀死细菌
人们对银纳米颗粒杀死细菌的机制存在长期争论。科学家们早就知道当银纳米颗粒被氧化时,从中释放出来的银离子对细菌致命性的。但是科学家们也一直猜测银纳米颗粒本身可能对细菌是有毒性的,特别是就它们当中直径最小的(大约为3纳米)而言。如今,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解决了这一争论:纳米颗粒不能杀死细菌。相关研究结果于2012年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上。
:利用磁铁改善载有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干细胞归巢能力
胚胎内皮祖细胞(embryonic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的起源和命运。 涉及移植到心肌梗塞发作后心脏受损区域的最佳干细胞疗法常因细胞不能高效地归巢到受损位点而遭受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