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识别出能促进上皮细胞癌扩散的特殊关键蛋白
2020年7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癌症非常复杂且不可预测,尽管如何癌症患者能够得到成功的治疗和数年的疾病缓解,但癌症病人仍然有可能会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通常癌症复发是以癌症转移的形式发生,即机体中残留的癌细胞会扩散到其它位点并继续生长。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Moffitt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
熬夜刷手机,真的会影响视网膜细胞发育,甚至导致失明!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种娱乐和游戏 APP 的火爆,许多年轻人甚至许多学生,每天都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手机上,甚至不惜熬夜。俗话说,熬夜刷手机爽,一直熬夜一直爽。但是,熬夜对人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之前不少媒体都报道过有年轻人熬夜猝死的。而对于那些还未成年的学生来说,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熬夜的危害就更大了。来自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科尔眼科研究所的 S
Gut:关键基因调控肠道上皮细胞分化
肠上皮是肠壁的内层细胞,其将宿主组织与肠道微生物分隔开来。该层细胞在机体对水,电解质和营养吸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限制细菌,病毒,真菌,毒素和抗原进入宿主组织,以确保肠道稳态。肠上皮细胞执行的各种功能由多个专门的肠上皮细胞支持,而这些特殊分化的上皮细胞需要每隔三五天从肠道干细胞分化形成。这使肠上皮成为成年哺乳动物中更新最快的组织之一。
衰老和饮食或会改变机体肠道上皮细胞的蛋白质组特性!
2020年5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弗里茨-李普曼研究所—莱布尼茨老龄化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衰老和饮食或会导致肠道上皮细胞中蛋白质组发生改变。小肠是机体与环境之间最重要的接触面之一,其主要负责营养的吸收,同时也能形成抵御潜在有害环境因素的屏障,这项研究中,
哥斯达黎加科学家领衔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研究
据哥斯达黎加《民族报》8月26日报道,哥生物治疗专家加利塔(Marcela Garita)女士正在法国巴黎视力研究所领导一个由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电子生理学家组成的7人团队,研究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方法。这是一种由于视网膜病变退化,造成病人逐步丧失视力直至失明的病症。该病大多来自遗传,首先影响远看和夜间视力,最终完全失明;较为少有,一般认为每三四**中会有一例;目前尚无有效治愈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香烟提取物刺激后蛋白质羰基化水平研究
Cell Biology and Toxicology杂志发表了意大利米兰大学Isabella Dalle-Donne教授团队题为 “Protein carbonylation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exposed to cigarette smoke extract” 的文章(2019年1月16日)。吸烟是明确的外源性致病因子,其中含有毒的活性分
研究揭示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人类肺泡上皮细胞的毒性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大气中多以悬浮性细颗粒物的形式存在,可随着呼吸进入人体,与呼吸道黏膜和肺细胞产生接触,并影响其生理功能。微塑料因其粒径小,并具有一定组织亲和性,更易于吸附在细胞表面,破坏膜结构,尤其更容易被细胞以多种机制内吞并在胞内累积,从而造成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异常,引发炎症反应,甚至引起癌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生态组、污染生态过程组在该
J Neurosci:细胞死亡后,视网膜会自我重组
2019年7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发表在《JNeurosci》杂志上的一项对老鼠的研究,经过基因治疗后,视网膜可以自我重组,恢复正常的光反应。失明通常是由杆状光感受器死亡引起的,杆状光感受器是视网膜中的一种细胞。图片来源:Wang et al., JNeurosci 2019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治疗方法可以挽救濒死的视杆细胞,但目前还不知道视网膜在治疗后能否自我重建,而这是恢复视
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参与调节视网膜自发活动波
6月4日,《细胞-报告》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题为《穆勒胶质细胞通过谷氨酸转运体和AMPA受体参与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在发育早期斑马鱼上进行在体钙成像和电生理记录,发现穆勒胶质细胞分别通过AMPA受体和谷氨酸转运体参与和调节视网膜自发活动波。在发育早期的视网膜中,相邻神
PNAS:新研究揭示哺乳动物视网膜细胞如何处理光信号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 30多年前,当研究人员在青蛙视网膜上进行实验时发现,当被称为光子的光的单个粒子被光敏细胞吸收时,会开始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大约500个G蛋白会被激活。现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视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级联反应中激活的G蛋白分子的数量要少得多。相关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科学家说,这一新发现很重要,因为G蛋白属于一个非常大的生化信号通路家族,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