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研究使色素性视网膜炎致盲患者恢复部分视力

  色素性视网膜炎(RP)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眼病,全球患者超过200万人。过往研究发现70多个基因突变可导致RP。目前,除了针对其中一个基因突变导致的早发性RP有基因替代疗法外,还没有其他获批准的治疗方法。近期,一名40年前确诊的RP患者,在接受光遗传疗法(optogenetic therapy)治疗后,成功恢复部分视力。这一研究结果,发表

2021-06-16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人员成功研发肺癌器官快速药敏检测芯片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院士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刘鹏研究员课题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晓芳副教授课题组合作类器官与芯片结合的研究新成果“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analyzed on a superhydrophobic microwell array for predicting drug response of lung c

2021-06-12

意大利造出研究脆性X综合征的3D脑器官

  近日,罗马大学与意大利技术研究院联合造出3D脑类器官(brain organoids),作为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的研究模型,有望在体外研究该疾病的分子机制并测试药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死亡与疾病》(Cell Death and Disease)期刊上。3D脑类器官是从人类干细胞中生成的人造三维细胞

2021-06-10

人工智能系统DeepDR精准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贾伟平教授课题组题为“A Deep Learn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 Across the Disease Spectrum”(https://doi.org/10.1038/

2021-06-03

新研究揭示:烟酰胺还可调节视网膜功能,有效改善青光眼

  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全球青光眼患者增加至约9000万,该病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眼病。患者的眼睛与大脑连接的视神经会逐渐受损,最后失明,年龄,基因遗传和眼内压升高(IOP)已被发现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当前,临床上针对青光眼的仅有可用疗法是通过手术靶向治疗以控制眼压。然而,对于神经元退化的青光眼患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这使得部分患

2021-06-01

3D细胞培养与器官研讨会圆满落幕!

5月29日,2021(第一届)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历时2天,吸引了600+专家学者参加,各论坛的精彩报告层层递进、紧密衔接,展现了类器官模型在发育模拟、疾病研究、临床免疫、肿瘤药敏、再生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此外,3D类器官模型通过与活细胞成像、微流控芯片、生物3D打印等技术结合将成为未来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筛选

2021-05-31

科学家开发出全球首个自组装的人类心脏器官

2021年5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能够形成组织样结构的器官能够改变我们模拟人类发育和疾病发生的能力,除了人类心脏的案例外,谱系特异性的自组装类器官在所有主要的器官中都已经被报道了。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Cardioids reveal self-organizing principles of human cardioge

2021-05-22

渤健cotoretigene toliparvovec(BIIB112)治疗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2/3期临床失败!

该疗法通过视网膜下注射给药,旨在提供全长功能性RPGR蛋白。

2021-05-15

2021 3D细胞培养与器官研讨会

2021 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诚邀政产学研医界人士抵沪与会,共话类器官前沿,探讨目前类器官技术发展程度、存在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推动以类器官为基础的精准医疗研究及相应的临床转化,进一步加强类器官研究在肿瘤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移植以及新药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及融合。

2021-05-08

Cell Rep:基于器官的高通量RNA测序有助于寻找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物

大肠癌(CRC)是当今世界上确诊率最高的3种癌症之一,也是与癌症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癌症疗法在不断地发展,但针对晚期和转移性肠癌患者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基于药物的新型疗法。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