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吴政星等解析动物进食行为机理机制
4月10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吴政星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涛教授两个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感觉信号调控线虫进食行为的一个中枢交互抑制神经回路的解析》(“Dissecting a central flip-flop circuit that integrates contradictory sensory
PNAS:男童退化性自闭症或致脑容量过大
11月3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发表了题为“Brain enlargement is associated with regression in preschool-age boy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的研究成果,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部分患有退化性自闭症的男童在4个月时大脑就开始异常生长...
Plos One:树木根系觅食行为集合外界信息的内在机制
根系觅食过程是植物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土壤养分浓度、养分分布状况及相邻植物根系竞争等环境因素的显着影响。在根系觅食过程中,植物是否系统集合了这些不同类型的环境信息?它们是如何集成这些信息的?对这些基础性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根系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根系构型在植物养分吸收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衡量其觅食功能的主要指标。
Neural Regen Res:电磁场暴露对海马神经元放电和大鼠行为的影响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7月19期出版的一项关于“916 MHz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 affects rat behavior and hippocampal neuronal discharge”的研究报告。
Science:首次绘制出控制雄性线虫交配行为的神经连接网络图谱
在一项于2012年7月27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绘制出控制雄性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交配的那部分神经系统的全部神经连接图谱。这项研究代表着在神经连接组学(connectomics)新领域上所取得重要进步。
J Cell Mol Med:发现心肌细胞或可改变羊水干细胞的行为
2013年5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羊水中的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其具体可以应用到哪里对于研究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近日来自美国莱斯大学以及德克萨斯儿童医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来自羊水中的干细胞可以和成熟的心脏细胞“联络”,并且可以彼此形成电偶联,类似于在心脏组织中发现的电子偶联一样,但仅仅的电子联络并不能够促使羊膜细胞转变成为心肌细胞。
PLoS One:等位基因特异性行为有助于解析小分子药物应答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分子网络中等位基因特异性行为有助于解析小分子药物应答,这项研究是这一研究组继去年发现癌症小分子与miRNAs关联之后的又一成果。这一成果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
:中科院神经所研究人员发现果蝇行为灵活性的神经机制
8月23日,《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研究组题为“调节果蝇视觉逆转学习的一个伽马氨基丁酸能的抑制性神经环路”的研究论文。
Nature:免疫抑制药物雷帕霉素有望延缓神经退化性疾病发作
2012年10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用来阻止移植物排斥的药物雷帕霉素(rapamycin)可能能够延缓诸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之类的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发作。这是刊登在Natur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的主要结论。这项研究是由来自西班牙贝尔维治生物医学研究院和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国际高等研究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
Mol Syst Biol:开发出具有利他行为的工程菌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工程化细菌,其可以通过牺牲自己而立于别的细菌群体的生长,这同时也揭示了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对于细菌群体的生存变得具有特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