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培育无精蚊子阻止疟疾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一种无精蚊子,把这种无精蚊子大量投放到自然环境中可能有助于阻止疟疾传播。 疟疾由蚊子携带的疟原虫引起。随着抗药疟原虫的出现,控制疟疾日趋困难。许多科学家因此提出通过遗传学手段制造无精蚊子,让与其交配的雌蚊无法产生后代,从而根治疟疾。这一理论的关键在于,雌蚊能够不加区分地与这些雄蚊正常交配。

2011-08-12

Nature:蚊子传播媒介在疟疾感染中的作用

疟疾寄生虫依次通过啮齿类、灵长类或人类宿主会增加寄生虫的毒性。其意义是,媒介传播改变毒性,但关于这一点的直接证据却一直都没有。在这项研究中,JeanLanghorne及其同事发现,蚊子传播内在改变“无性血液阶段”的夏氏疟原虫,后者又会引发被改变的宿主免疫反应。作者提出,疟原虫在蚊子媒介中的改变可能是在疟原虫生命周期多个阶段起作用的各个调控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3-06-17

Nature:研究人员改良蚊子不再喜欢叮人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阻止蚊子叮人的方法。这可能对改变蚊子对人“着迷”的情况大有帮助。这些美国研究人员改良蚊子,破坏它们的嗅觉,使它们难以把人当作攻击目标。 这项技术可能会使户外活动日益增多,但它还对控制疟疾和革登热等蚊媒病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些疾病的两个主要载体冈比亚按蚊和埃及伊蚊都进化出对人类气味的强烈偏好。

2013-06-14

PLoS Negl Trop Dis:低温可降低蚊子免疫力 使其对某些病毒更加易感

2013年6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当蚊子处于低温条件下后,其机体免疫力会变弱,这就使得其对危险的病毒更加易感,而且有可能将这些易感病毒传染给人类。

2013-06-08

PNAS:研究发现化石蚊子腹中最后吸的血

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古老的化石蚊子的腹中含有它最后吸的血,这证实了这些昆虫在4600万年前以血为食。大约1.4万种现存的昆虫吸血,包括跳蚤、蜱和蚊子。尽管这种觅食策略看上去在一批生物中间独立进化出来,这种行为的化石证据罕见。Dale Greenwalt及其同事报告的证据显示一只来自美国蒙大拿西北部的吸饱了血的蚊子在进食之后不久死去,并且从中始新世以来就保存在页岩中。

2013-10-16

PLoS Negl Trop Dis:低温可降低蚊子免疫力 使其对某些病毒更加易感

2013年6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当蚊子处于低温条件下后,其机体免疫力会变弱,这就使得其对危险的病毒更加易感,而且有可能将这些易感病毒传染给人类。

2013-06-06

PNAS:利用转基因细菌阻止蚊子传播疟疾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疟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在蚊子中肠中常见的一种细菌进行基因改造,发现导致人患上疟疾的疟原虫在携带这种转基因细菌的蚊子体内不能存活。这种被称作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细菌经过基因改造后分泌对疟原虫有毒性的蛋白,但是这种毒素并不伤害蚊子或人。

2012-11-18

PLoS ONE:通过遗传修饰蚊子基因组来有效控制登革热疾病的传播

2013年3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通过使用基因破坏技术成功地改变了蚊子眼睛的颜色,这将为开发抑制登革热疾病的传播的疗法提供帮助和希望。 研究者Zach Adelman和Kevin Myles一直致力于虫媒病的研究,并且基于遗传学的角度开发出了新型的疾病控制方法。

201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