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G:揭示粪便移植或可有效治疗免疫受损病人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国际妇女胃肠道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粪便移植对于治疗免疫受损病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 difficile)的感染有效且安全。
职场囧状 如何完美脱身
行走职场,每个人都希望体体面面,可是,由于个人的疏忽,总有些“失态行为”发生,以至于双方都很尴尬。其实,有时候,我们多些耐心、多些细心、多些观察,一些失态的行为完全可以避免。典型个案:电梯里认错领导阿艳今年8月进入某家国企,刚上班第一周就做了件很“愚蠢”的事。那天早上阿艳起晚了,她急匆匆赶到公司,发现电梯门正准备关闭。阿艳一边喊“等等”,一边踏入电梯。电梯里,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正微笑着望着她。
Cell Host & Micro:发现镰刀状红细胞中的microRNA可明显抑制疟原虫繁殖
2012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镰刀状细胞病(贫血)病人相比正常红血细胞的病人在患疟疾时候表现出的病情较轻,研究者发现红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调节改变寄生虫的基因表达来改变寄生虫的活动和行为。
PLoS ONE:发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新的治疗靶点
近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细胞内,MicroRNA-34a的表达失调会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则控制miR-34a的活性也许能够成为新的策略来治疗HNSCC。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2日在线发表在PLoS ONE上。
JCI:抑制β1-整合素可增加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对化疗的敏感性
基于PDB文件1x69构建的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结构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是全世界第5种临床上常见的癌症,平均发病率约为10~15/10万。还有研究表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容易出现第二种原发恶性肿瘤。
:开发出一种海绵状微球体运送大量siRNA
由长链RNA构建成的海绵状微球体簇集在一起,此图为微球体簇集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来自Paula Hammond实验室。 在过去10年,科学家一直寻求基于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的癌症治疗方法,也就是利用短RNA片段关闭功能受损的基因。然而,一个巨大的挑战摆在人们的面前:找到一种有效地运送这种RNA的方法。
:人类是从拥有第6感的鱼状蠕虫进化而来
3.75亿年前,这种酷似鱼的海洋动物从海洋爬向陆地 据国外媒体10月13日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是从5亿年前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该动物拥有第六感,由此推出人类确有第六感。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经过长达25年的研究后,发现人类和多达65000多种脊椎动物都是由一种拥有“第六感”的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
BMC Cancer:基因诊断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复发风险
口腔鳞状细胞癌光镜照相(图) 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在所有颈部和头部癌症患者总人数中大约占有1/4的比例。它是癌症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组织检查方法预测癌症是否会复发。 在最新一期的《BMC Cancer》杂志上,科学家们发现有四种基因的表达可以准确的预测患者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ASH:镰刀状细胞病患者常会再次急诊
近日,威斯康辛儿童医院的David C. Brousseau博士在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上报告,超过40%的镰状细胞病患者在急诊治疗缓解后14 d内再次前往急诊科就诊或住院,而且这一比例在年轻成人和有医疗保险的患者中更高。镰状细胞病几乎是再次入院率最高的一种慢性疾病。 既往研究显示,急诊镰状细胞病患者约半数需要住院治疗,但人们对于急诊治疗后缓解的镰状细胞病患者的情况却知之甚少。
PLoS One:郑永唐等在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等的最新研究成果“Effect of Plasma Viremia on Apoptosis and Immunophenotype of Dendritic Cells Subsets in Acute SIVmac239 Infection of Chinese Rhesus Maca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