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 Res:细胞核中的皱褶形成可触发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NAFLD的一种关键触发因素。这一新的见解有助于解释年轻人所患的这种疾病,并可能首次导致人们开发出针对它的治疗方法。
孙金鹏/张岩/于晓/冯世庆团队揭示膜受体识别脂肪酸中不饱和双键并产生差异性信号转导机制
研究团队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在4种脂肪酸配体(EPA、LA、9-HSA、OA)和小分子激动剂TUG891激活下的GPR120-Gi/Giq复合物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现兽类社会组织与寿命存在关联演化
哺乳动物,也称兽类,拥有多种社会组织,如独居、配对和群居等。群居形式多样,包含以裸鼹鼠为代表的真社会和以金丝猴为代表的重层社会。群居还可根据成年雌性和成年雄性独居或与多个异性共居的情况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揭示新型胶原基仿生组织粘合剂用于快速止血和加速伤口愈合
生物粘合剂已应用于临床,是最具前景的替代医用缝合线和订书针的候选者之一。然而,现有临床组织粘合剂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对潮湿组织表面的附着力不足、机械强度不适当、止血效果差、细胞毒性等。
Sci Transl Med:科学家识别出能促进机体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展的特殊肝脏细胞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单核RNA测序技术成功分离出了能促使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转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特殊小鼠肝脏细胞
Science子刊:戴建武/赵燕南团队在人脊髓组织体外制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研究团队将以上人脊髓组织移植到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部位,发现其显著提高了外源细胞在损伤区的定植、存活及分化,并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科学家首次发现,肿瘤中的微生物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高度组织化的
这项研究应用空间转录组学等先进的分析技术,对两种肿瘤类型中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明。其中,对具核梭杆菌这种口腔细菌促癌作用的深入探索也进一步扩展了我们对癌症的认识。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现第三代树枝状聚酰胺胺可以靶向脂肪的特定区域,抑制脂肪细胞的不健康存储
肥胖本身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与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如今,肥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成为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科院营养健康所李于团队发现调控星状细胞激活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CREBZF通过负调控miR-6964-3p,增加OPN蛋白表达与分泌,进而加重肝纤维化与NASH的分子机制。CREBZF可能是调节肝星状细胞激活与肝纤维化的关键检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