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国内首现肿瘤抗癌技术 盛齐安公司临床试验进行中

一种可能比Car-T技术应用范围更广的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方法,正在中国展开临床试验。日前,记者从中国疾病生物治疗大会上获悉,这项全球首创的技术被称为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由湖北盛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而其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肿瘤治疗领域,且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成为当日会议关注的一个焦点。

2015-12-28

PNAS:ATP可诱导HIV从巨噬细胞释放

在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中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细胞外ATP信号如何影响HIV病毒颗粒从巨噬细胞释放到环境中。论文中,作者讨论了一个可能的假说,就是细胞外的ATP可能作为一种信号,形成一种微环境,能够影响病毒颗粒从携带HIV的巨噬细胞中的释放。

2015-06-29

Vertex 治疗性纤维症组合疗法扫清又一阻碍

在FDA下属专家委员会最新评审中,Orkambi以12票赞成,1票反对的高通过率获得了专家们的支持。这也意味着公司在Orkambi的商业化进程中又扫清了一个障碍。根据以往经验,尽管专家委员会的投票结果对FDA的审核不具有约束力,但一般FDA都会与该结果保持一致。目前,Orkambi的审批已经进入最后阶段,FDA预计将于七月5日前作出最后决定。

2015-05-13

Spyryx融资1800万美元开发普适性新性纤维症疗法

截止到目前,并没有一种疗法能够彻底治愈囊性纤维化疾病。不过,最近Spyryx Biosciences公司认为自己可能找到了一把通向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

2015-05-09

Developmental Cell:中科院研究进展:揭示转运中相关分子机理

Developmental Cel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等人题为“A PH domain in ACAP1 possesses key features of the BAR domain in promoting membrane curvature”的研究,详细解释了关于囊泡转运再循环过程中ACAP1分子重塑细胞膜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4-10-16

PTRB: 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的

近日研究发现,微小囊泡中含有保护性物质,显然,其在神经元的功能上传送神经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10-11

Nanotechnology:李帮经等成功制备新颖金纳米

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特性,可示踪金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囊泡将成为一类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杂化囊泡体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药物可控释放难于实现的缺点,因而在药物控释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2014-01-22

Cell:揭示蛋白促进形成机制

10月12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来自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称作内体蛋白分选转运装置(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ESCRTs)的细胞膜塑形(membrane-sculpting)蛋白促进囊泡(vesicles)形成的机制,自十多年前发现ESCRTs以来这一过程一直是一个待解的谜题。

2013-10-07

Cell:科学家解析运输机制

在蓝鲸中轴突有可能长达数米,而在比草履虫还小的仙女蜂(M.mymaripenne)中它们的轴突有可能只有几微米长。然而不论大小,这些轴突似乎都利用了相似的分子马达在相似的微管轨道上运作传送囊泡货物。

2013-10-07

Nat Rev Neurosci:X标记的胞吐点 预示融合模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海马中的快速刺激性突触在突触传导期间使用了胞外分泌的两种模式:全衰竭的融合(FCF),以及一种不完全的囊泡融合形式,被称为“吻与跑”(K&R)。Park等人如今指出,一个囊泡在融合之前在激活区度过的时间,以及融合影响的位点无论囊泡是否经历了FCF或K&R。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