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示特殊精神疾病风险基因影响大脑发育的分子机制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模型并揭示了风险基因CACNA1C影响大脑功能和精神性疾病发病风险的分子机制。
Biological Reviews:发表胚胎行为和生理生态学综述文章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杜卫国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Richard Shine在Biological Reviews上发表题为The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embryos: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s of life inside an eg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复旦大学袁正宏团队揭示乙肝病毒通过调节CD8+T细胞胸腺发育诱导免疫耐受的新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肝,急性乙肝表现出自限性,可在数月内康复;而慢性乙肝患者几乎终身携带病毒,且会继续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严重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研究表明HBV急性感染成年人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活化的针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的CD8+T
NEW PHYTOLOGIST:解析水稻花序早期发育单细胞动态全景图
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代谢与发育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袁政教授课题组题为“A rice single 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defines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rice floret and inflorescence meriste
Cell Discovery:实现在人类胚胎中的线粒体基因编辑
刘如谦(David Liu)团队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A bacterial cytidine deaminase toxin enables CRISPR-free mitochondrial base editing 的研究论文,成功问鼎线粒体研究领域圣杯,开发了一种不依赖CRISPR的碱基编辑器——DdCBE,能够实现对线粒体基因组(mtDNA
Science:怀孕期间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混合物负面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和语言习得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意大利米兰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将人类群体研究与针对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实验联系起来,提供了证据表明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 EDC)的复杂混合物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和语言习得。通过他们的新方法,他们表明,多达54%的孕妇接触到了实验确定的令人担忧的EDC水平。
Science:开发出spatial-CUT&Tag技术,可在空间水平和全基因组水平上观察组织发育背后的表观遗传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技术,使他们能够同时在空间水平和全基因组水平上观察组织发育背后的表观遗传机制,这是一项在多种科学和医学应用上的突破。
The Plant Journal:揭示白菜和甘蓝叶球发育的关键转变期及其调控通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分子设计育种团队在大白菜结球的转录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大规模时序转录组分析发现了大白菜叶球发育过程中存在以转录重编程为特征的结球转变期,并揭示了植物激素乙烯在大白菜结球发育中的特殊调控作用。相关内容以“A cluster of transcripts identifies a transit
Science Advances:揭示DNA甲基化通过去记忆化构建早期胚胎发育的表观屏障
早期胚胎发育起始于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从而形成全能性的受精卵。在这个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重编程对于擦除亲本表观遗传记忆和重建细胞全能性十分重要。研究结果表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会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发生显着的“擦除-重建”过程。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斑马鱼和非洲爪蟾蜍等非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全基因组DNA甲基
Cell Discovery:人类三原核胚胎中进行线粒体DNA碱基编辑取得成功
Nature发表了刘如谦(David Liu)团队的题为:A bacterial cytidine deaminase toxin enables CRISPR-free mitochondrial base editing 的研究论文,刘如谦团队发现并命名了一种细菌毒素——DddA,它可以催化双链DNA(dsDNA)中胞苷的脱氨,将胞嘧啶(C)转化为尿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