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肠道微生物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2017年6月4日/生物谷BIOON/---最近由来自西班牙赫罗纳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经典药物二甲双胍的具体工作机制。他们发现该药物调控血糖的关键在于调控肠道内的微生物。“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我们已经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长达60年的时间,但对于其具体的工作机制却一直不清楚”,该研究的首席作者,分子医学系教授Fredrik Bäckhed说道。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Nature:利用甘露糖苷选择性地清除肠道中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有望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
图片来自Scott Hultgren和John Heuser。2017年6月15日/生物谷BIOON/---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是最为常见的感染之一,而且即便接受治疗,它们往往一次又一次地复发。大多数UTI是由无害地生活在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扩散到尿路中导致的。然而,当通过粪便释放出来时,这些细菌能够扩散到尿路口甚至向上扩散到膀胱,在那里,它们能够导致问
肠道细菌与肠癌治疗效果息息相关
2017年5月5日/生物谷BIOON/---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136000人次的新增结肠癌患者,50000人因结肠癌而死亡。因癌症死亡病因中,结肠癌也高居第二位。近年来,肠道细菌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ell:肠道细菌或可影响结肠癌治疗效果
2017年4月27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Marian Walhout博士和同事们发现,存在于人消化道中的细菌,即肠道菌群,可能在病人能够对化疗药物作出的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
Cell Research:科学家揭示喜树碱类药物肠道毒性机制和克服毒性治疗方案
喜树碱类药物是细胞毒类药物的重要代表,也是当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细胞毒类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多年来致力于喜树碱类药物的抗肿瘤新药研发,自主研
拜耳瑞戈非尼转移性结直肠癌和胃肠道间质瘤双适应症在国内获批
拜耳今日宣布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瑞戈非尼(商品名:拜万戈®)转移性结直肠癌和胃肠道间质瘤两项适应症同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分别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
Cell Rep:科学家发现治疗衰老相关肠道疾病的新线索
小肠干细胞是保持肠道健康和正常功能的动力源泉,但是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的新研究表明这些细胞也会随人类一同衰老逐渐失去再生能力。
警惕:减肥手术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腹腔镜胃旁路术是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方法,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接受该手术的病人常常抱怨有胃肠道问题。这项研究的对象包括249位接受减肥手术的肥胖患者和295名肥胖控制者,他们都完成了一项问卷调查。进行手术治疗的
双剑合璧:PD-1/PD-L1抑制剂增强伊马替尼治疗胃肠癌疗效
2016年12月16日/生物谷BIO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常对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s)有效,但由于会产生耐药性,往往有效时间很短。免疫治疗尤其是PD-1或者PD-L1抑制剂已经在一系例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了惊人的疗效。但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