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金帆团队开发近红外光编程细菌,用于实体瘤治疗
通过合成生物学的设计,研究团队成功地将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改造成为具有实体瘤治疗功效的工程菌。在治疗过程中,该工程菌的全局表型可被近红外光的辐照程序精确的控制,即:在弱定殖、定殖以及裂解释药三种表型切换,
聂广军/赵潇团队通过磁场时空操纵细菌,实现肿瘤精准免疫治疗
该研究构建了基于细菌的交变磁场操纵的微型生物机器人AMF-Bac原型,该原型由主动导航、信号解码、信号反馈、信号处理和信号输出五个模块组成。在靶向原位结肠肿瘤后,修饰细菌上的Fe3O4纳米颗粒使AMF
《自然》:科学家首次在体内破解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癌症对化疗耐药的机制!
这一研究发现,RHOJ在EMT相关肿瘤化疗耐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靶向RHOJ以及核内肌动蛋白纤维重塑的疗法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
上海东方医院徐美东团队揭示了Linsitinib可能为顺铂耐药的口腔鳞癌患者提供有前景的联合治疗选择
口腔鳞状细胞癌作为食道癌最常见的亚型(84%),仍然是全球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区域层面上,东亚特别是中国的口腔鳞癌患者经历了最重的疾病负担。
PNAS:科学家发现,抗抑郁药竟会诱导细菌突变,增强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这项研究表明抗抑郁药是增加抗生素耐药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未来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抗抑郁药对抗生素耐药的影响。当然,除抑郁药之外,其他非抗生素类药物导致的抗生素耐药应该也是需要相关研究人员重视的一个
CCR:科学家首次发现,耐药卵巢癌能细胞“催眠”同伙,促进周围癌细胞集体耐药!
这项研究报告了一种新的化疗耐药机制,即化疗可促进静止态卵巢癌细胞表达大量FST,并以旁分泌的方式影响其邻近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耐药。通过敲除FST或使用FST中和抗体可提高肿瘤细胞或小鼠肿瘤模型对化疗药物
Science子刊:研究揭示植物免疫信号和细菌免疫通路交叉及相互激活的机制
该研究进一步确定了3’cADPR应该就是Thoeris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完善了人们对细菌免疫系统Theoeris工作机制的认知,并对植物Bd-TIR跨界激活细菌Thoeris免疫系统做了解释。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小平:circPTPN12促进癌症的进展和对舒尼替尼的耐药性
肾细胞癌(RCC)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肾细胞癌症状轻微,近30%的患者在最初的病理诊断时有远处转移。
Science:揭示营养物缺乏促进有益肠道细菌在肠道中定植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肠道中发现的最丰富的有益细菌物种之一在经历碳限制时显示出定植潜力的增加。
Cell:解析出水生细菌气体囊泡的分子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描述了水生细菌气囊的分子结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3月2日的Cell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