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物可破生物柴油原料瓶颈
在我国开展以木本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建设是可行的 中国客机航空生物燃油首次试飞成功后,燃油的原料——油料作物麻风树结出的小桐子果实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 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苏淑钗看来,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利用盐碱、沙荒等边际土地种植油料作物,不失为一种保证生物燃料原料供应的最佳举措。 “我国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地,若加强科研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林业生物柴油原料发展潜力巨大。
拜耳作物科学在加利福尼亚开设综合研发点拓展美国业务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拜耳作物科学计划在加利福尼亚西萨克拉门托设立综合性研发点,以此巩固并拓展其美国市场蔬菜种子和生物植保产品业务。目前,公司在该处的综合研发点有一幢办公和实验大楼,占地10英亩,可以容纳大约300人。2014年,公司设在加利福尼亚戴维斯的蔬菜种子研发点及生物制剂业务管理部将搬迁至此处。拜耳在该综合研发点还将开设一个试验工厂,并在西萨克拉门托确定了用作温室和试验目的地块。
甘蔗细菌助农作物空中取氮减少化肥使用
氮肥过度使用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英国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技术则有望降低这种压力,他们通过给农作物植入一种取自甘蔗的细菌,使作物从空气中获取营养成分氮,从而减少氮肥使用。 英国诺丁汉大学最新发表的公报说,植物会通过固氮作用将氮分子转化为氨,为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然而绝大多数植物只能从土壤中获取氮,因此许多农作物都须施用氮肥。不过,一些植物可在固氮菌的帮助下从空气中直接获取氮。
中国推进小众作物安全用药行动计划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日中国农业部药检所拟定完成《蔬菜及特色作物安全用药行动计划》并进行了专家评议。该行动计划旨在加快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小众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合法农药品种短缺的问题。 近年来,一方面是中国蔬菜生产规模和连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大棚蔬菜多年连续种植,病虫害严重多发。
粮食安全:中国粮食自给率破红线 1.9亿人吃进口粮
“这玉米根本卖不动,我现在都不怎么打理这片地。”蹲在一片杂草丛生的玉米地旁,北京市大兴区农民老马对本报记者感慨道。但老马遭遇的“卖粮难”并非因为中国粮多,相反近两年中国正在大量地进口粮食,粮食自给率早已突破政府此前制定的95%标线,2012年有1.9亿中国人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问题,中国粮食供应的安全正响起警钟。
生物技术公司开设网站联合化解转基因作物敌对情绪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日,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联合设立了一个网站,他们承诺将通过该网站回答公众提交的转基因作物相关问题。 该网站为GMO answers.com,由生物技术委员会成员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成员包括巴斯夫、拜耳作物科学、陶氏益农、杜邦、孟山都和先正达。
农科院作物研究员:坚定地拒绝转基因主粮商业化
一、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例转基因作物是增产的 农作物“杂交育种”主要在同属或同科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因而融合后不易发生冲突,而“转基因”是不同的类群之间跨物种转换基因。“杂交”在自然界可以自然发生,而“转基因”则是用基因枪法强行注入,把完全不同属不同科甚至跨物种基因强行组合在一起,特别是将某种有毒害的抗虫基因转到食用作物中,难以预期会发生什么危害。
Nat Commun:“重测序”寻找高粱遗传变异 助力粮食作物育种改良
2013年8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一重要粮食饲料作物——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该研究比较了44个高粱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今后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研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