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戒烟 是电子烟成功率高还是尼古丁替代疗法效果好?
在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电子烟戒烟效果是尼古丁替代疗法的两倍。这是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一篇最新研究结果。在美国FDA尚未批准电子烟作为戒烟疗法的当下,这则研究引起了学界对戒烟疗法的热议。这项研究由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HR)资助,并获得了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支持。研究在英国招募了886名有依赖性的吸烟者,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年人。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3个月的尼古丁替代疗法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体端粒粘附到细胞核内膜上的调控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 Research 和Structure 分别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勇研究组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chromosome attachment to the nuclear envelope by an inner nuclear membrane protein Bqt4 in fission
进口免疫平台被开放,国产替代愈演愈烈
随着生产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国内市场上生化诊断进口仪器已从封闭走向开放,生化试剂国产替代率接近80%。现如今,化学发光作为体外诊断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国内市场增速达15%,自2010年至2016年,国内免疫诊断领域化学发光市场的占比从44%增长至79%,发展非常迅猛。国产免疫的替代之路早已开始,在2000年初,国内厂家就已经研发了化学发光仪器及其配套的产品,如今,也有部分进口免疫诊断仪
研究发现端粒DNA G三联体多种结构与折叠路径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除了经典双螺旋结构外,在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端粒中还广泛存在一种G四联体结构。G四联体结构在调控基因表达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单分子荧光技术是观察与测量生物大分子构象变化的重要手段,非常适合观察G四联体结构的折叠过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软物质物理重点实验室从2002年开始逐步建立起包括单分子荧光、磁镊以及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单分子
AI要替代医生?医疗AI的真意义与数据瓶颈 | 华兴医疗观点
导语:在上周结束的第六届华兴资本医疗与生命科技领袖峰会上,包括香港致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肇越、Novocure执行董事长 William F Doyle、Ansun Biopharma首席执行官唐南珊、药明明码首席数字官顾延、药明巨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李怡平,以及歌礼制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劲梓等在内的近百位重磅嘉宾上台发表演讲、讨论分享。论坛嘉宾Artur Kadurin | Insilic
Frontiers in Physiology:运动机能与端粒长度之间的关系
2018年9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针对来自五个欧洲国家的1,200多人的新研究发现,端粒长度较短的老年人更有可能难以进行日常活动。相关结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Physiology》杂志上。这表明短端粒是与年龄相关的功能衰退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表明减缓端粒缩短的趋势可能对老年人的身体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瑞典厄勒布鲁大学的Fawzi Kadi博士说:“虽然一些环境和生
诺奖获得者约翰·格登:细胞替代有望用于黄斑性病变治疗
9月10日,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简称第十七届海科会)开幕。开幕式上,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格登以“细胞核移植和细胞替代治疗展望”为主题进行了相关演讲。在演讲过程中,约翰先就细胞核移植和细胞替代治疗的总体过程和概念进行解释。将皮肤细胞等体细胞的细胞核转植到相同机体中的一个无核卵细胞中,就能形成完整的受精卵,并培育成为克隆动物。克隆,也是细胞核移植的一种应用。“
PNAS:患病心脏中的心肌细胞端粒较短
2018年8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一类患有叫做“心肌病”的心脏病患者心肌细胞中的端粒异常短。端粒是一种DNA序列,可作为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这一发现与之前的一项研究相吻合,该研究表明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一种遗传性肌肉萎缩疾病)的人在其心肌细胞端粒较短,这些患者通常因心力衰竭而过早地死亡。(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虽然目
破解生物药的成本之累:合理设计和国产替代是关键
林东强浙江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lindq@zju.edu.cn 近年来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以单抗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行业捷报不断。不过,近期一部热门电影《我不是药神》和疫苗事件却引发了大众泪点和普遍担忧,提高质量、扩大产能和降低价格的社会需求十分迫切。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国内外竞争的不断加剧,如何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如何真正提高过程效率,如何有效降低制备成本,
用过针灸推拿等替代疗法 癌症死亡风险反而增加了!
在全球范围内,有48%-88%的癌症患者会在手术和放化疗等标准疗法之外,额外使用“替代疗法”。这是一种尚没有得到科学验证的疗法,包括了中药、理疗、针灸、按摩、瑜伽、以及冥想等广泛的类别。过去,不少人相信,这类疗法就算没有疗效,也没有坏处。相反,如果能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慰藉,或是生活质量的提高,那也是有益的。然而,最近发表在权威肿瘤学期刊《JAMA Oncology》上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