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描绘小鼠胆汁淤积损伤与再生的时空转录图谱

该研究利用高精度大视场时空组学Stereo-seq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DNBelab C4,系统描绘了小鼠胆汁淤积损伤与再生的时空转录图谱。

2024-04-18

科研人员研制出子母式微纳米机器人系统

脑胶质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不到15个月。目前,临床采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2023-12-25

科研人员揭示病原真菌抑制昆虫免疫的基因对基因机制

该研究成果为真菌-昆虫互作的基因对基因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结合病理学的研究鉴定发现了新型的免疫识别蛋白,揭示了昆虫识别真菌beta-葡聚糖的双受体识别与应答机制。

2024-01-09

科研人员开发出基于红细胞的单原子纳米酶

为了证明这一假设,该研究将细胞固定、盐化和热解碳化等过程相结合,以红细胞作为模板,合成了具有均匀单原子Fe的纳米酶。

2023-12-19

科研人员揭示慢性骨骼肌肉痛导致大脑老化和认知损伤的机制

该成果多尺度地揭示了KOA患者的大脑加速老化现象和机制,为剖析CMP与大脑老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2024-04-07

科研人员研发深度学习系统:可精准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研究团队通过将该系统应用于中国和印度的真实临床流程,证实该系统可在大幅降低筛查频率和公共卫生成本的情况下仍保持极低的漏诊率,从而为将来的糖尿病并发症防控实践提供了个性化筛查和管理决策的依据。

2024-02-15

科研人员完成首个多细胞植物染色体的部分设计与合成

研究在小立碗藓体内完成了约1/3染色体臂的人工合成与替换,为进一步开展更大范围的合成苔藓基因组计划(SynMoss)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为多细胞生物的基因组合成铺平了道路。

2024-02-17

科研人员利用单分子液相电镜成像测量了分子构象遍历性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欢课题组使用336bp质粒验证了构象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是可逆的。

2024-02-04

科研人员揭示黑色素浓缩激素受体家族配体识别及受体激活的机制

该研究提供了MCHR1和MCHR2配体结合、受体激活和G蛋白偶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利用这些受体的独特特征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了结构基础。

2024-05-12

科研人员研发新型“二合一”猴痘病毒重组蛋白疫苗

猴痘病毒在非洲中西部长期局部流行,且近年来其外溢出非洲的感染事件愈发频繁、感染波及范围愈发广泛,并出现与HIV感染重叠流行的趋势,防控形势严峻。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