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团队首次系统回顾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趋势!
结直肠癌(CR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和第5位,疾病负担沉重。
科研人员开发表观转录组数据聚类框架iMVP
iMVP的开发为RNA编辑修饰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工具,有望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RNA编辑修饰的复杂性和功能。
科研人员揭示溶瘤病毒M1增强DC疫苗抗肿瘤效应新机制
溶瘤病毒是一种利用天然或者遗传修饰的病毒、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的新型治疗策略。溶瘤病毒作为一种病原体,能够激活机体中的抗病毒应答
获得诺奖后,mRNA技术的下一程:广阔前景与未来趋势
在未来的几年里,mRNA、细胞内载体和体内递送系统的快速发展,加上深入的生物学和临床洞察力和直觉,应该会为许多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方式轻易满足的临床需求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JAMA·神经病学》: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基因沉默疗法让患者出现获益趋势,在25个月里多种tau蛋白水平持续下降!
刚刚结束的2023年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CTAD)会议上,渤健公司公开了旗下AD新药BIIB080的1b期临床试验长期扩展(LTE)阶段的数据[1]
科研人员开发首个靶向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及液液相分离的cGAS环肽抑制剂
这项研究通过体外生化实验、分子模拟、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等技术手段,成功鉴定出一类全新作用机制的cGAS环肽类抑制剂,靶向蛋白质-DNA界面,并阻断DNA诱导的cGAS液相缩合和活化。
科研人员利用猕猴高维眼动空间解码精神活性药物的效应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具有破坏力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原因在于无法在病人身上进行各种侵入式的探测。
山大科研团队发表人工多倍体大肠杆菌创建新进展
近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梁泉峰/祁庆生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题为“Creating Polyploid Escherichia coli and its App
南开大学科研团队发现致病细菌穿越人体血脑屏障机制
近日,南开大学王磊教授团队揭示了引起脑膜炎的三种主要细菌利用同一机制穿越血脑屏障,并详细阐述了其分子机理。细菌性脑膜炎具有高致死率和严重的后遗症,目前治疗手段缺乏。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细菌穿越血脑屏障的
中大科研团队在寄生虫与宿主特异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尽管目前关于启动和调控“胞啃作用”的精确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该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巨噬细胞介导的“胞啃作用”需要补体C3和补体受体3(CR3)来实现对血吸虫的黏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