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阐明人胞质亮氨酰-tRNA合成酶多功能调控的分子基础
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刘如娟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olecular basis of the multifaceted functions of human leucyl-tRNA synthetase in
PNAS:靶向鞘磷脂代谢如何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根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做出的新研究,通过破坏神经元中一类脂质分子的合成过程,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变性的症状,最终提高了患病小鼠的存活率。
研究发现GDSL家族脂酰水解酶MHZ11调控水稻根部乙烯反应机制
乙烯在单子叶作物水稻适应半水生环境以及调控多种农艺性状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课题组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突变体筛选系统,筛选了一系列水稻乙烯反应突变体,命名为猫胡子突变体(mhz)。通过对水稻乙烯突变体的分析,鉴定了与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相比保守的组分,发现了乙烯信号途径的新调控组分及与其它激素互作的新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进一步对一个水稻乙
蓖麻磷脂酶PLDζ2同源基因功能研究取得进展
蓖麻油的主要成分(约90%)是羟基化的脂肪酸(HFA)-蓖麻油酸(顺式-12-羟基十八碳-9-烯酸),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油脂,具有粘度高、酸度低、耐高温、不易氧化、不易凝固等特点,具有在500~600℃高温下不变质、不燃烧,零下18℃ 低温下不凝固等特殊性能,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种子是目前大量生产蓖麻油的唯一原
CELL:磷脂合成中产生的脂肪酸驱动吞噬泡的扩张
近日,德国科隆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Local Fatty Acid Channeling into Phospholipid Synthesis Drives Phagophore Expansion”的文章,发现在自噬过程中,磷脂合成中产生的局部脂肪酸驱动吞噬泡的扩张。自噬是一种保守的分解代谢稳态过程,对细胞和机体的
研究揭示磷脂酰丝氨酸代谢维持细胞稳态的机制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系统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构成的膜系统除了将细胞与外环境分开,还将细胞内的不同区域进行分隔增加代谢的效率。除了组成膜系统,磷脂及其修饰物在调控多种细胞内过程中具有特异性的生理作用。磷脂酰丝氨酸是在细胞内质网上合成,并通过脂转运蛋白在不同膜接触位点(membrane contact site)将其转运到细胞膜上和线粒体中。磷脂酰丝氨酸合成代谢调
Nat Commun:磷脂膜“沦陷——衣原体侵染人类细胞新机制
2019年11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衣原体是一种能够特异性感染人和动物细胞的微生物。肺炎衣原体(Cpn)和沙眼衣原体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肺炎衣原体能够侵染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并引发支气管炎,鼻窦炎和胸部感染。这种细菌的感染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动脉粥样硬化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 由于衣原体仅在细胞内繁殖。为此,它们首先必须从外部靠近宿主细胞
研究揭示真核生物磷脂酶D的结构与机制
10月16日,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鹏研究组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plant PLDα1 reveals catalytic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eukaryotic phospholipase D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植物磷脂酶Dα1及其与产物磷脂酸(PA
Science:发现合成人类缩醛磷脂的孤儿去饱和酶
2019年10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除了形成包围细胞的膜外,脂质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含有乙烯基醚键的缩醛磷脂(plasmalogen)是一类在动物中大量存在的脂质。缩醛磷脂是一类具有标志性的sn-1乙烯基醚键的甘油磷脂。这些脂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细菌中,并且可能在膜组装、信号转导和抗氧化方面发挥着作用。如何从具有烷基醚键的前体分子合成缩醛磷脂是一个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国家研
Science子刊: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调节早期红细胞祖细胞的自我更新
2019年10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成体干细胞和祖细胞具有独特的自我更新能力,靶向这一过程代表着潜在的治疗机会。早期的红细胞祖细胞,即爆发形成单位红细胞(burst-forming unit erythroid,BFU-E),具有巨大的自我更新潜力,是治疗贫血的关键细胞类型。然而,研究人员们目前对BFU-E自我更新机制的了解非常有限。图片来源:Science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