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黑科技| 可穿戴设备算什么,电子皮肤才厉害!

在医疗领域,很多“黑科技”的问世,让人们眼前一亮。这些技术也许正在或即将带来一些疗法的颠覆或观念的改变。科学家们不断将各种炫酷的脑洞变成现实,令人啧啧称奇。下面,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近年来那些让人惊艳的医疗黑科技吧!能看到骨骼和器官的“魔镜”如果有一面镜子,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内脏、骨骼、血管……你会想要去试试吗?最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一种新的高科技“魔镜”,用于向医学生们讲解解剖学问题。帮助他

2019-01-10

国家卫健委电子病历应用评价新规发布

 12月7日,新浪医药从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官网获悉,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8〕20号),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以下简称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2018-12-07

外周感染信号向中枢神经系统快速传递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与循环系统的相互调控在感染导致的疾病中至关重要。没有被有效控制的系统炎症可能导致脑炎、脑膜炎、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时期的神经炎症也被报道与发育迟缓、癫痫、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发病相关。前人关于神经炎症的研究主要关注炎症后期的反应,包括脑内胶质细胞的激活,白细胞对脑实质的入侵,以及上述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上述机制在感染早

2018-12-05

J Neurophy:介导神经元连接以及信息传递的关键基因

2018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我们的认知能力取决于我们的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或突触传递信号的程度。麻省理工学院Picower学习与记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深入研究了能够突触传递的分子机制,以显示突变时与导致智力残疾有关的蛋白质的独特作用。(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一种称为SAP102的关键蛋白质PSD-MAGUK的蛋白质家族的四个成员之一,其调节

2018-12-02

中美科学家发现父亲线粒体DNA也能够传递给子女

2018年12月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广西妇幼保健院、台大医院以及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和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罕见的父亲将线粒体DNA(mtDNA)传递给子女的例子。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1月26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iparent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Humans

2018-12-02

外泌体介导EphA2转移在胰腺癌中传递化学抗性

  在大多数人类癌症中,耐药性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是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征在于侵袭性强、早期转移和对治疗的高度抗性。患有这种致命性恶性肿瘤的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仅为4%。目前,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然而,80%-85%的PC患者被诊断为晚期疾病,这通常难以完全切除。常规使用细胞毒性治疗来治疗可切除和不可

2018-11-29

研究发现PDGFRβ细胞介导外周感染信号向中枢神经系统快速传递机制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翔研究组在《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PDGFRβ细胞通过趋化因子CCL2介导了外周感染信号向中枢神经系统的快速传递》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发现,在系统性感染早期,小鼠脑内的PDGFRβ细胞快速感应循环系统中的感染信号,并通过释放趋化因子CCL2增强多个脑区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与放电频率。PDGFRβ细胞是一种血管旁

2018-10-21

电子垃圾污染土壤PCBs微生物降解研究取得进展

粗犷的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导致大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PCBs)和多溴联苯醚(PBDEs)释放到土壤中,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微生物降解是土壤中PCBs消减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应用中,PCBs的微生物修复却受到了极大限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一、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的微生物菌种有限,应用时可选项不多;二、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中同时含有高浓度的多种重金属,这对微生物的金属抗性提出了更高

2018-10-21

PNAS:长链非编码RNA或在大脑发育和信号传递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2018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发育中大脑细胞的细胞核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s或许在突触的健康功能及维护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突触是大脑神经细胞间的连接点。图片来源:Vossman/ Wikiped

2018-10-13

可调谐的柔性人工突触:通向可穿戴电子系统的新途径

人工突触:具有机械和突触灵活性的记忆晶体管基于记忆晶体管的机械柔性人工突触,可以表现出不同类型的突触可塑性。突触是神经形态计算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一种大脑启发计算方法,旨在提供较传统方法而言更为高效的计算方法)。 目前,Yiqiang Zhan,Lirong Zheng和Fernando Seoane与来自瑞典和中国的合作者们,报道了一种人工突触,该突触是基于具有机械柔性的记忆晶体管设计的。 这种

2018-09-24